親愛的讀者朋友們:

 

這個單元將會陸續收納我的懷孕生產經驗,我的Q妹在加拿大出生,Q弟在台灣出生,兩個孩子都是加拿大人,但曾在台灣和加拿大生產的我,發現兩地的生產經驗有相當多迥異的地方,於是我想將這些經驗寫下來,和大家分享,加上我們都稱懷孕為「身懷六甲」,於是我把這個單元取名為「快樂六甲村」。之後我會陸續放上如何在加拿大找婦產科醫生、坐月子、如何和加拿大醫生溝通等事項,我也會將這些經驗和台灣的產檢、生產經驗做個比較,希望這些有趣的真實小故事能提供給大家輕鬆、好玩的閱讀享受。

 

綺莉思 敬上


綺莉思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的埃及鄰居Mindy預產期是今年九月,而她剛從埃及來的婆婆會在九月底就離開,因為要趕回麥加朝聖,還有參加回教徒的Ramadan,也就是回教的齋月的齋戒。麥加朝聖這些事情以前都只能在歷史課本上讀到,現在居住的環境都常能接觸這些不同文化的鄰居、朋友,感覺有點不真實,又有點新鮮、有趣。

我上學期在college上課的時候,在公車上認識一個伊朗小姐,她沒有包頭巾,我當時很訝異她為什麼沒有包頭巾,我原以為阿拉伯地區的女士們都會包頭巾,她向我解釋:「因為伊朗不信奉回教,而是信奉波斯教,並沒有包頭巾的習慣。」我這也算是多學到一樣東西了!

其實猶太人也包頭巾,我化學實驗的partner,是位猶太小姐,她則是都包著頭巾,她的理由也是:「I am a jew. I can not reveal my hair in public. The only man who can see my hair is my husband.」但有一次上課時,我看到她沒有包頭巾、沒有戴帽子,將頭髮露出,我很訝異地問她,怎麼今天露出頭髮了?她說:「This is the wig! 」原來包頭巾的猶太婦女可以戴假髮!這樣又可以變換造型,又不會顯露出她的真髮,比回教婦女多了點彈性。

我的鄰居Mindy總是包頭巾,但有幾次我去她家聊天,她居然沒有包頭巾就來幫我開門,我問她:「Why dont you have your scarf?」她則回答:「Because you are the woman! If there is no man, then I can show my hair! 」我又問她為何她三歲的女兒沒有包頭巾呢?她說通常要等到女孩十四歲以後或初經來潮後,才要開始包頭巾,而且十四歲以後不能去公共游泳池游泳,只能去YWCA游泳〈得游泳池內都是女人才行!〉我好奇地問她,如何剪頭髮呢?應該不能上髮廊吧?她說,她這輩子都沒去過髮廊,她的頭髮都是家中媽媽或姊姊幫她剪的。既然回教徒有這麼多不同的規矩,我和Mindy在一起時,我從不會送她食物,如台灣的鳳梨酥、太陽餅或蛋糕,因為他們不吃豬肉,我也不確定這些食物內是否含有一些會讓她破戒的食材,我還曾經聽她說,回教徒要宰殺家禽或牲畜前,必須以特殊宗教儀式膜拜這些牲畜,再予以宰殺,宰殺後的肉品稱做Salami,當個回教徒,戒律還真不少!

綺莉思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上周五送女兒進托兒所後,遇到另一位小朋友的保母,這位保母來自菲律賓,我們都是差不多時間送孩子去托兒所,雖然沒談過幾句話,卻常看到彼此,算是「熟悉的陌生人」,剛好我送完孩子要離去,她也尾隨在後,推門走出來,我問她是否需要我載她一程?她一口答應。我們居住的社區是一座島,他和僱主住在同一屋簷下,屋主是阿曼人〈阿曼位於阿拉伯半島東南沿海區域〉,已經受僱來加拿大蒙特婁約快兩年的時間,短短五分鐘的車程,就到了她家。

每天我送女兒上學,至少看過兩戶家庭是由菲傭送孩子來上課,在加拿大,也流行聘請亞洲來的保母或幫傭,一是薪資相對比較低,二是亞洲幫傭比較好溝通、好講話,如果是聘請當地人,她們動不動就想要告僱主,不然就是去
association舉發僱主如何如何不好。

放這位保母下車後,在回家途中,我憶起以前我女兒剛出生,我也想僱用菲傭來看顧小孩,後來我娘家媽媽持反對意見,提到很多僱用外勞發生的不愉快事件,例如外傭和男主人發生誹聞、台灣還曾經發生外傭在僱主的飲水中放入經血等恐怖事件,後來我也就打消念頭。不過,我想這位保母應該是不錯的人,我看她對我女兒的同學,也就是她僱主的兒子,很貼心,互動多,小男孩也黏她,這世界上還是有很多好保母。

綺莉思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上了五堂物理課,上次經歷一次小考,今天這堂課,老師開始發小考考卷,奇妙的是,老師居然按照分數高低發,從分數高的開始發起,我原以為外國老師應該尊重學生的成績是一種privacy,應該不會按照分數高低來發卷,因為這樣做,豈不是全班都大致知道誰考得比較高分嗎?

老師熟練地將考卷發給每位同學後,他甚至把分數最高的是幾分報出來……

這整件事情最驚悚的是,我旁邊的猶太同學馬上問我:「How much did you get?」〈問我分數考幾分?〉我被問得頗不自在,而這份不自在源於我的東方教育。遙想我還是個高中女孩的時候,班上的升學壓力競爭很大,學校生活一日下來,大考、小考不斷,幾乎每堂課都有一個小考或大考,而同學間不成文的默契是不能公然詢問同學的分數,只有好朋友之間,會互相關心成績結果,但比較不熟的同學間,「問分數」是一項校園生活的禁忌行為,因為倘落你考得比別人好,去問別人分數,豈不是要讓同學難堪?假設你考得不好,又去問別人的分數,會被認為你少了一份反省心和羞恥心,應該先閉關反省、多練功,而不是四處詢問他人的成績。這種根深蒂固的概念始終存在我的潛意識中,所以當外國同學每次大咧咧地問別人分數時,口氣像小朋友間互相詢問:「你身上有幾顆彈珠啊?」「我有三顆,你呢?」每次我都被問得心有餘悸,就算我沒被問,在一旁聽到別人這樣的對話,不自在感就像以為朋友在房內讀書,未敲門就進入,卻撞見朋友正在換衣服的尷尬。

此當同學問我分數時,我內心常有許多沙盤推演,例如「我應該像他們即使只考六十分,也自信滿滿地說:”I did it pretty good!”

或是,即使我考滿分,還是對他們說:「Not really good. I could do it better……」但這樣他們可能會覺得我太虛偽了,明明都滿分了,還能怎樣do it better?

還是一咬牙,大聲地報上分數,並反問:「I got 98. How about you?」畢竟伸頭也是一刀,縮頭也是一刀,被問不回答,就是沒禮貌,既然都要被對方知道分數,不如也套套他的口風,知道一下對方的分數?

綺莉思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當初抱持國外總是比較好的心境來到加拿大,在此地落地生根後,感受真是大不同!

蒙特婁是法語區,當地居民多半是法國族裔,言談舉止間,或多或少嗅得出一絲優越感,而這種優越感是造成這裡種族分裂的原因之一。平心而論,台灣人很難在台灣這片土地上,理解到「種族歧視」的真義,即便有些人喜歡區分本省人和外省人、原住民、客家人、外籍新娘、外勞等等,然而台灣人生性善良溫和,對老外又和善,我只能說,種族間的對立還停留在「小兒科」的程度。

想當初,我覺得在別人的土地,總應該先學習法語,才能融入這裡的社會,於是我先到YMCA學習法語,之後又到移民班學習法文,好景不長,經過一段時間後,我才發現,當我努力和別人說法語,他們嫌棄我的法語有腔調;不說法語的話,他們又不願意和你打交道,關於這件事情,我還請教過我丈夫。

我丈夫說:「你知道這裡的人幫華人取了一個term,不是francophone,也不是anglophone!」francophone〈法文〉指的是講法文的人, anglophone〈法文〉指的是講英文的人。

「那他們叫我們什麼?」我既好奇又疑惑,催促他趕緊揭曉答案。

allophone!」其實法文裡,並沒有這個字,這是當地人自創的字。Allo〈法文〉,就是英文的hello

綺莉思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YMCA畢業後,我到移民局開設的成人法文班學習法文,移民班法文的上課地點是所法文小學,由於當地人生育率不高,許多當地小學招生不足,最後面臨廢校的命運,魁北克省政府就把這些學校轉型為移民班的法文學校。

我在移民班認識了許多有趣的移民朋友,包含中國人、智利人、委內瑞拉人、日本人等等。我們在移民班的日子,混亂中帶有一絲從容,因為大家都處於待業狀態,重返校園當全職學生,生活不似以前上班那般忙碌緊張,和老師雞同鴨講的瞎猜中,大家建立起一份革命情感,此處的氛圍像是學校的新生訓練營,每個學生都初來乍到,人生地不熟,常常交換生活消費資訊或如何申請政府補助之類的訊息。總體而言,新移民對新生活既期待、又怕受傷害;有時同學午休用餐的對談,也摻雜一些對現實生活的小抱怨、傾訴思鄉之情、同病相憐的互相安慰等等,例如這裡的當地人對我們如何不友善、老師對華人的法語發音特別挑剔、冬天實在太冷之類的話題。

這一天,我如常地和同學在學生餐廳用餐,兩個中國同學抱怨老師歧視中國人的法語發音,偏心講西班牙文的南美洲同學。兩位同學,你一言、我一語地,對話在空中交織成一首輪唱曲,想當然爾,這樣的對話,最終不可能有什麼具體結論,也不會改變老師對待我們的方式,我們這群人在移民班的日子,就像大部分人的生活,不如意也不完美,但也還能平實又平安地混過去。

這就是華人在移民班遇到的瓶頸,因為本身法語基礎比不上中南美洲的同學,可是分班的時候,大家都分成一班,造成班上同學程度良莠不齊,老師很難因材施教,最後就演變成學生囫圇吞棗、老師唬弄帶過,法文學得不夠確實,因此很多來蒙特婁,號稱已經在移民班學了五年或十年法文的人,法文還不甚理想,大抵上就是從一開始,沒有人糾正他們的發音,基礎打得不好,往後的日子,便很難精進法文程度。

文章標籤

綺莉思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這是我居住社區的某一景,大家也許以為加拿大只有獨棟的房子,其實還有很多semi-detach〈雙拼〉的房子和高樓大廈〈矮房子後方就聳立著高樓大廈〉。

 今天,是我第一天開始寫網誌,我想以這份網誌忠實記錄我在加拿大Montreal定居生活的點點滴滴,希望可以給想要移民國外的台灣父母和嚮往此處求學生活的莘莘學子一些受用的資訊和幫助。

我在加拿大的定居生活,要從我在蒙特婁公證結婚開始說起。公證當天,代書到我們家中幫我們進行公證儀式,準備進行儀式前,代書便問我們是否打算簽婚前協議書,對婚前協議書的想像就是一般好萊塢明星夫妻常常簽署的那份文件,大意就是結婚前先講好如果我們以後離婚,打算各奔前程的時候,財產該怎麼分,小孩該歸誰。這對於台灣長大的我而言,相當尷尬,我們含糊其辭地說,還沒想過這個問題,等過幾天再說吧!

 

代書接著很正經地問:「你們兩人都立了遺囑嗎?」

「沒有。」我面露尷尬,才剛結婚,也沒有子女,就開始談身後事,該從何談起呢?

綺莉思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在加拿大,五月的第二個禮拜日是母親節,六月的第三個周末則是父親節,這裡的父親節可不是八月八日喔!


蒙特婁居民喜歡來Mont Royal遊憩、野餐、曬太陽。

我和鄰居詩晴夫婦決定一同前往皇家山野餐,皇家山對蒙特婁而言,就像陽明山對台北而言,是個離市區近、又可以郊遊踏青的好去處。我們到達之後,兩位爸爸分別安排野餐桌和吃食,我和詩晴帶孩子去湖邊餵魚、餵鴨,我一時興起,還讓Q妹將鞋子脫了,到湖邊玩水。她玩累了,上岸後,一直看著繞著湖邊轉圈的冰淇淋車。

詩晴的兒子首先發難:「媽媽,我想吃冰淇淋!」女兒如釋重負地會心一笑,還不望瞄了我一眼。

綺莉思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Q妹(左二)右手邊的這位中國小女孩就是Sofia,他們此時正在表演畢業典禮的第三首法文兒歌。   

   女兒學校
612日辦畢業典禮,畢業典禮前三週,學校就發通知提醒家長612日下午兩點學校有這場盛大饗宴,到畢業典禮前三天校方發出正式邀請函給每位家長。我女兒就讀年紀最小的小班,還未到畢業年紀,小班也在這場盛會中擔綱完整的演出。

其實我並未有很高的期待,畢竟三歲小孩只要健康平安,就很萬幸了,至於畢業典禮要表演些什麼呢?基本上就是唱歌跳舞,老師最先和我說:「我們這幾天都在練習ABC這首歌!」我微笑點頭,示意我收到這個訊息,可我並不想干預太多老師的教學,因此我並未問明細節。

過了幾日,學校在教室門口貼出公告,請家長自告奮勇協助認領畢業典禮餐會上的餐點,明細有蘋果口味或柳橙口味的果汁、總匯三明治、沙拉拼盤、餅乾、甜點等等,我領著女兒進教室後,女兒的班導師便迎向我,問我要不要認領幫忙帶一些食物過來,我便認領了果汁,因為其他三明治或沙拉拼盤,我並不了解這裡人的口味,不知道該如何挑選口味,買超市現成的果汁,應該不會買錯。

綺莉思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女兒出生前,我有大把光陰學法文,當女兒出生後,忙於照顧孩子,我有一大把青春都埋首在哺育孩子的忙亂之中,等到育兒工作比較上手後,我決定利用晚上的時間〈我丈夫下班後〉報名
college的繼續教育課程〈Continuing education〉,由於我想申請大學理工方面的科系,但我是文科〈社會學系〉的背景,得先修一些繼續教育的課程,例如物裡、化學、微積分等課程,再以這些課的成績申請大學科系。我期待重返校園,完成自己的理想。

加拿大的繼續教育〈continuing education〉管道非常暢通,使得想重返校園的社會人士可以如願地進入心目中理想的科系。只要本身語言程度夠〈至少英文或法文的聽說能力要好,才能聽懂老師上課的內容〉報名繼續教育的課程,不需看TOEFLGRE的成績,只需出示當地居民的身分資料,接著上網選課、付學費,就能開始上課了。看到這裡的成人繼續教育辦得這麼成功,覺得身為加拿大的公民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去報名的那一天,我有點緊張,內心隱約覺得我和校園生活脫節了一陣子!我是以全母乳的方式哺育我女兒,兼全職家庭主婦,我每天的例行工作就是「留守」在家,感覺有一陣子和社會脫節了!但我想起大學畢業時,我的社會系教授送給我們的一句話:「永遠要對你的人生有Passion!對人生沒有Passion的人,還算活著嗎?」我覺得這句話很讚!我一直都牢記在心理,我不想畫地自限:僅僅因為自己的年紀而埋沒自己的能力!

推開辦公室的門,我站在排隊的人龍裡,今天是開始報名的第二天,人潮有些多。排隊時,我overheard前面的人被要求提出成績單,我心頭一驚:「不妙!我忘了帶我的高中成績單!」在魁北克申請collegeprogram,只需要提出高中同等學歷證明〈如果你有大學畢業的文憑和成績單,也可以提出,但是校方主要在意高中的學歷文憑,因為魁北克的college是銜接高中教育,college讀完,才申請大學〉,我有點氣惱自己忘了帶這些文件!算了,既來之,則安之,姑且等輪到我時,聽聽看對方怎麼說,我再決定下一步的行動。

終於輪到我了,服務人員請我填妥申請表格,並且拿出我的身分證件證明我是魁北克的居民,她審閱過我的身分證件無誤,收了表格,對我說〈以下對話是英文發生,已經翻譯成中文〉:「好了,已經註冊好了,你回去上網選課,用信用卡付學費即可。」

綺莉思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既然我在台灣都有大學畢業學歷,為什麼我到加拿大學習,是先在college上課,而不直接申請大學呢?因為我想申請的是理工科系,但我在台灣讀的是文科,要上大學前,我必須先拿college程度的微積分、物理課、化學課、生物課等等,才有資格申請大學。因此我第一學期在college就先選修數學課,因為上完基礎數學課,才能拿微積分,拿了微積分,才能選高階化學課,這些課都有修課的先後次序關聯,可以想見,不大可能一學期就把所有課修完,大約要分三到四個學期拿完。

第一堂數學課,真是如履薄冰,如臨深淵,時隔多年,重回校園,心情難免有些忐忑,也不大了解這裡的小孩〈college students〉在想些什麼,上課前來到教室,氣氛非常寧靜,同學都不聊天的,也不微笑打招呼,都是「低頭族」,各自把玩手機,我心想:可能是新學期、新同學,大家都羞澀、不善辭令吧!

老師一進門,一身球鞋、短褲、Polo衫的打扮,拿出講義夾裡的course outline,跟著很悠哉地將一張張course outline,交到個別同學手中,這樣發不是很慢嗎?為什麼不像我們在台灣上課,老師發空白的考卷或講義,一定是將一疊考卷或講義發給每一排頭一個學生,然後一人拿一張以後,向後傳給後面的同學,最後面的學生沒拿到的話,再舉手向老師索取,只要幾秒鐘,大家都可以拿到講義了。如果在台灣,老師是一個個同學發考卷的話,就會產生不公平性,例如坐在前排的學生都比後排的學生先拿到考卷開始作答,不就比後排、晚拿到考卷的學生佔優勢?我記得我學生時代,遇到大考,老師一定先請大家到教室外面等候,老師在每個桌面都預先放好考卷、並反蓋,再請同學進入教室坐定,等大家都坐定後,老師說開始作答,才可以將考卷翻開,開始作答,這方法就是希望所有學生都有一樣多的時間做答。但也許這裡人有他們的思考邏輯吧!

等花了五到六分鐘左右,大家都拿到course outline後,老師逐一解釋上面所列的事項,說明考試作弊是很大的過錯,嚴重的話,可被退學;每一週的上課進度為何、大小考試預訂的日期和佔分比重,還有如果你對課堂有疑問或是有任何個人的學習障礙,可在老師明定的office hour到老師辦公室找老師談,course outline也註明老師的辦公室電話、email,以及教科書名稱、參考用書等等,我的數學老師還擁有博士學位,這是一件很特別的事情!為什麼特別呢?因為在國外,有博士學位的老師通常第一志願都是到大學教書,除非大學找不到教職缺,他們才會到college教課,而我在college上課,我的初級數學課、三角函數課、微積分、物理課、化學課、英文課的老師都擁有博士學位,可見現在大學教缺有多難找,大家都只好退而求其次地來college教書。

老師也想要破冰一下,他用幽默的口氣稍為介紹他自己,希望軟化課室有點冰冷僵硬的氣氛,然後他說:「
We should cherish each other today! Because this is the first class, everybody shows up! I am sure some of you guys will disappear next time. By the time we finish the last class, there will probably be half amount of the students in this class.」話畢,老師自己狂笑不止,有些同學也被帶動,跟著笑出聲來!

綺莉思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前幾天我和台灣的高中好友通電話,我問她:「你喜歡我的部落格『小房東週記』這個單元嗎?」

好友答:「不錯啊!但有誰會真的要移民加拿大?移民加拿大不是要很多錢嗎?」

我聽了真的大吃一驚!原來有這麼多人都誤會移民是有錢人的專利!其實不然,有許多歐洲人移民加拿大,都沒有花什麼錢,他們是怎麼辦到的呢?接下來我會一一告訴大家移民方法有哪幾種。

先給大家一個加拿大政府移民的官方網站,http://www.cic.gc.ca/english/immigrate/index.asp

其實移民公司或移民律師,也都是上這個網站閱讀相關資訊,再把資訊pass給客戶,這個網站詳細記載移民的資格、如何申請、申請時間大約要多久、有問題要打哪支專線詢問、常見問題回答等等,連申請表格的PDF檔也在上面,即使你人不在加拿大,你想移民,只要上網填妥這些PDF表格,打印出來,附上加拿大政府要的證明文件〈就我所知,這些文件可能包括去法院公證後的無犯罪紀錄、法院公證的你本人的出生證明、法院公證後的戶口謄本,銀行的存款證明、你目前國籍的身分證明文件,利如護照等等,用來證明你是該國的合法公民〉,上網用信用卡付清申請費〈申請費不高,通常五十多到一百元加幣左右,每項申請服務的費用不同,但這遠比你叫移民公司辦,省錢很多〉,記得把繳清費用後的收據印出來,把申請表格、繳費收據和證明文件放進信封內封好,然後再花郵寄費寄到網站上註明的收件地址,接著等待加拿大政府的回音即可,不論你的申請有無通過,加拿大政府都一定會回信告知你。

簡言之,移民加拿大的過程是很「透明化」的!不用依賴移民公司,你也可以自己申請移民加拿大。

綺莉思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這張照片是女兒同學主動對我說:「你不是要拍我們嗎?趕快拍吧!』而我才幫他們在學校後院的小推車上拍下的合影。

女兒還在襁褓之中,我常看一些育兒雜誌和書籍,書上都說要從小培養孩子分享的概念,這樣她以後上幼稚園,才能更和諧地與人相處,於是我從女兒能聽懂話開始,便不斷灌輸她分享的概念。

有一天,我正在廚房吃冰淇淋,我丈夫幫女兒洗完澡,帶她下樓。

女兒看到我手中的冰淇淋,說:「媽媽,給我吃冰淇淋!」

綺莉思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七月一號和二號加拿大國慶放連假,昨天帶女兒去了Old Montreal 參加許多活動〈詳請會再放上部落格〉,今天我還打算帶女兒去公園的噴水區踩水。

出發前,我對女兒說:「請你先下樓穿好涼鞋等我,我上去拿東西,馬上下來!」我立刻回到房內準備毛巾、泳衣等物品,裝袋後,急忙跑下樓找女兒。

女兒看到我下樓,抬頭得意地對我說:「媽媽,我幫你整理好鞋子了!你看!」

我一看,鞋櫃的鞋子都被拿出來,整齊地擺放在四、五格的梯階上,完全擋住通道,我真是啼笑皆非!才正趕著出門,這樣一弄,我豈不是還得重新把鞋子放回鞋櫃?

女兒沒看懂我的臉色,還開心地說:「媽媽平常打掃很辛苦,我幫媽媽整理鞋子,媽媽就不會辛苦了!」真是個貼心的小搗蛋……


綺莉思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從女兒出生後,我不斷和蒙特婁的醫療體系「交戰」,為何用到「交戰」這個字眼?因為夾雜相當多「對抗對峙」、「心力交瘁」、「痛苦擔憂」的情緒在裡面。

為何會如此呢?這裡的醫療體制非常不「user friendly」,我舉幾個例子後,各位就會明白了。首先,從我懷孕時,遍尋不著婦產科醫生的事件開始,本人已經深刻感受到:這裡的醫生真是「物以稀貴」!再者這裡的護士都會提醒新手父母在寳寳兩個月大時,要給小兒科醫生做例行檢查,於是從我懷孕末期,就開始幫未出世的孩子掛小兒科醫生的診,居然花了我兩個月〈在我月子快做完的時候〉才好不容易約到診,當時眼見寶寶快要兩個月了,我居然都還沒幫她約到醫生,真是心急如焚,內心的焦急和擔憂自然不在話下。

原以為找到小兒科醫生,寶寶看病就方便多了,可惜世事難料,又出現新的阻礙!因為寶寶有一次感冒,我打給她的專屬小兒科醫生掛號。當時的對話是以英文發生,但以下翻譯成中文。

...........................全文請見 綺莉思散文集"暖暖心光"    https://readmoo.com/book/210163794000101

 


文章標籤

綺莉思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前幾天,我陪女兒上風行網,女兒依著icon的圖示選了一部卡通,內容是孔子和老子正在聊天,交換不同的思想、見解,這時候,畫面上突然出現一個黑影,開口和孔子以及老子做學術性思維的論辯,而且論證地頭頭是道,孔子和老子覺得這位神秘人的談吐不俗,見解獨到,雖然有些地方有點玄妙難解,可應該也是一位大思想家吧?

於是老子開口問:「可以請問您尊姓大名嗎?」

鏡頭向黑影人拉近,同時spot light打在黑影人身上,終於能見到神秘人的真面目,居然是個小童子,小童子幽幽地答道:「我是…風子……」

我當場大笑,女兒則面面相覷地不知發生何事…

這個笑話的敗筆就是,鎖定對象是小孩子,但笑出聲的卻是父母親……

綺莉思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為什麼今天選擇這道菜和大家分享呢?因為這是我在加拿大開咖啡館的好友Amanda最喜歡吃我做的一道菜,如果希望和朋友友誼加分,可以試試看做這道菜給你的朋友吃喔!

這道菜也屬於懶人料理喔!食材容易取得、簡單好做,也非常適合出外郊遊踏青、用來夾三明治給孩子當早餐。


材料:馬鈴薯三顆、雞蛋四粒、紅蘿蔔四分之一條

調味料:鹽、美乃滋、胡椒

綺莉思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為什麼取用「西遊記」這三個字呢?因為我一個東方女孩嫁入西方社會〈加拿大〉,這個單元會收錄我在加拿大的遊歷和旅遊記錄,因此取名「西遊記」。


綺莉思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Women shelter的外觀,它位於交通繁忙的十字路口旁。

上個冬天,我進行換季大掃除時,發現廁所矮櫃內有許多新的保養品和化妝品,不過單我個人是無法消耗這麼多化妝品,於是我想要捐出去,這些物品不適合捐給育幼院的小朋友,我便上網去找有無較合適的社福機構,找到一個原住民的women shelter,我依著網頁上的email寄信詢問他們是否需要這些物品,回信的小姐很客氣地說他們機構正需要這些東西,因為社福機構只能滿足基本的生活所需,沒有餘力再提供化妝品這類的奢侈品,機構裡有許多媽媽、太太、小姐們常抱怨沒有化妝品可用,如果我能送去給她們,那再好不過了!

對方回信的電子信件的署名下方寫有電話和地址,我又再打電話確認對方的地址,對方提醒我機構的正確位置並不是網站上的地址,因為他們不能讓家暴者知道這些受害者的行蹤,免得家暴者會找上門造成困擾,於是她請我拿紙筆寫下另一個地址,而這個地址才是她們真正的位置。對方說他們是二十四小時都有人留守在機構,我隨時都可拿去給她們。當晚,我先生下班後,我在廚房忙著準備晚餐,我和他提起這件事情。

我問我先生:「你知道Women shelter嗎?」

綺莉思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還記得我在部落格文章話說從頭裡,開門見山地說了什麼嗎?我希望忠實記錄加拿大的生活點滴,幫助想移民加拿大的朋友, 秉持這個初衷,我特易增設小房東週記這個單元,我會在這個單元裡分享我朋友在加拿大當房東遇到的有趣的、特異的、不愉快的、不公平、不合理的事情,大家看了以後,就會更了解如何和老外當鄰居。

我也會在這個單元裡教大家如何在加拿大選屋、購屋、賣屋,買屋的程序有哪些?如何找代書?如何和房仲以及代書交涉等等,我想這些資訊對於想移民加拿大的朋友,幫助應該很大。

不過由於細節眾多,我會在後續的幾篇文章,詳細有理路地介紹給大家,希望大家多上來看看,多多指教。

 

綺莉思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篇文章有三個重點,第一給資訊〈我會將加拿大統一的房仲網址給大家,〉,第二給概念〈加拿大的房子有哪些形態,優劣各為何〉,第三給信心〈大家有了購屋的資訊和概念後,來加拿大買房子不用只依賴移民公司給的資訊,你們參考這些資訊,至少心裡有個底〉。

 首先,加拿大的所有房屋仲介大部分都會將手頭要買賣的房子陸續放到以下這個網站〈這裡所有的房仲公司都是把資訊丟到這個網站,並沒有自家專設的網站,因此只要上這個網站,各家的價錢都一目瞭然〉,www.realtor.ca 上面可以看到加拿大各地〈不只包含蒙特婁,還有溫哥華、多倫多或渥太華各城市的房屋都可以找到〉,即便不居住加拿大的朋友,上這個網站稍微查詢,便可大致了解這裡房價的落點在哪。

第二,加拿大的房屋型態有以下幾種:

1. House:獨門獨棟的房屋,房屋兩側都沒有和任何房屋直接相連,前院和後院不一定同時存在,各個house會有點落差。

2.Town house:就是類似台灣雙拼的房子。

3.Apartment:公寓或大廈,和台灣的公寓大廈相同,只是有些新公寓有游泳池,舊公寓不一定有健身房、游泳池等設備,各大樓和公寓情況不同。

綺莉思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最近台灣大風大雨,菜價漲了好幾成!我突然有些小感觸!蒙特婁其實比台灣更鳥不生蛋,這裡的雪季長達半年以上,緯度又高,其實種不出什麼蔬果,大部分的蔬果都是美國或墨西哥進口,按說我們這裡需要靠進口蔬果維生,菜價應該很高吧?但菜價卻出奇地穩定,為什麼呢?這主要是政府的政策。

蒙特婁政府每年都會控管市面上蔬菜水果的數量,藉此以量制價,同時會對農民們發布明年可生產蔬菜水果的數量分別為多少,如此一來,農民不會白做工,等到辛勤的農作物收成時,才發現某樣蔬果因為大量生產,而得賤價出售,市場上也不會因為某樣蔬果異常稀少,而價錢被亂哄抬,因此這中間沒有太多暴利可圖,但農民有穩定的收入、人民也受惠於穩定的菜價,可以放心地安居樂業。

如果你覺得這是西方國家的大有為,亞洲社會是辦不到的,那有樣事實可能改變你的想法,因為對岸大陸也是效法蒙特婁的做法,有一次我回台灣時,曾在某間診所候診,閱讀某一期的商業周刊時,介紹對岸大陸也是用這一套大有為的供需法則,抑制物價上漲。台灣這麼小的地方,政府要弄這一套應該不是很難吧?

我並不是政治系的學生,我說不出什麼漂亮、炫技的理論來說明兩岸政策的不同,如果這是政府介入可以達到的公平局面,台灣政府做過哪些事情呢?我內心相當好奇……

更有趣的是,我丈夫曾經在辦公室中午用餐時刻,不經意地聽到他的某位同事在向另兩位同事抱怨中國人。同事A家中務農,家鄉有一塊田地持續耕種中。

同事A抱怨:「你們知道嗎?我家隔壁的農地已經被中國人買走了!」

綺莉思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大家對移民的生活有什麼樣的想像呢?當我還在台灣定居時,我以為移民生活是種upgrade,畢竟要移民不是件容易的事情,要不得很有錢〈投資移民〉,要不得有個特別的工作〈技術移民〉,等我來這裡定居後,才進一步以真實的角度、平常心的態度來理解「移民生活」。

通常移民第二代都會比第一代有更優良的語言能力,這點無庸置疑。以前在台灣如果知道朋友是ABC或從小移民國外,總羨慕他們的外語能力,但現在的我,並不會太羨慕,畢竟有一好,沒有二好,通常這些人的中文都不大好,或許你們會覺得中文不好,有什麼稀罕呢?英文好或其他外語好,比較重要吧?如果你還這樣想,就是忽略一個世界的現實中國的崛起,其實這裡的許多老外都很努力學習中文呢!現在的孩子不分族裔,都得培養雙語甚至三語的能力,例如我三歲的女兒在學校得同時學習法文和英文,而我在家是以中文和她溝通,她則以台語和奶奶溝通。

一個從小生活在國外的華裔,中文不好,生活上會有什麼不便嗎?我可舉我和老公互動的一些生活實例做說明。我老公從小移民巴拉圭,因此西班牙文相當流利,之後他來到Montreal,由於有西班牙文的底子,很快地英文和法文都很上手,我公公是廣東人,從小讓我老公看港劇學廣東話,因此他的廣東話也很不錯,可是,他的中文相當不好,常鬧笑話。有幾次他出差到歐洲,我和他以MSN連繫,當他問起家中的大小事情,我都得以英文回應,因為我老公看不懂中文,好幾次我覺得彷彿在交國外的網友,必須all English……

當我們一起看電影的時候,選片子也成了問題,如果選英文發音,無字幕的電影〈國外的英文電影通常沒有英文字幕〉,皆大歡喜,他懂我也懂;如果選國片,中文發音,中文字幕,也沒問題,因為他聽得懂中文;如果選韓國或日本片,韓語或日語發音,中文字幕,我就慘了,我得當起即時翻譯,逐字地念過中文字幕,完全掃了我看電影的雅興,通常日韓的電影很少有英文字幕,如果有英文字幕,我就無須當翻譯了。

以上這些只是生活的小不便,但是在台灣,會遇到許多正式或重要的場合,需要懂中文才行,例如當我回台灣生我兒子的時候,醫院請我丈夫簽同意書。

護士:「請你填一下你太太的姓名?」

綺莉思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有一次,我在浴室內忙著清洗兒子的衣物,女兒在一旁玩耍,我看到她手上拿著一罐虎標牌萬金油,只見她小小的身軀在馬桶附近晃來晃去,過了一會兒,我聽到匡啷一聲,然後女兒按下沖水馬桶的按鈕,又是一陣馬桶沖水聲,我抬起頭,看向女兒,問:「你把什麼東西丟進馬桶裡了?」

她唯唯諾諾地說:「剛剛那個瓶子……」我驚覺不妙,她已經把那罐萬金油沖進馬桶裡了!我又試著沖了幾次水,水流速度緩慢許多,馬桶內部明顯是堵住了!隔天,我打算約一位來自台灣的王先生修理,因為他的報價通常比較合理,服務也比較好,陰錯陽差地,他太太說他回台灣辦事情,請我另請高明。

為何我不找當地的工人呢?因為我許多朋友修理電器,找當地工人都有很不好的經驗。我開咖啡館的好友Amanda曾經請工人修咖啡館的冰箱,請工人來估價就花了七十多元加幣,工人說:「估價也要錢,因為我出來一趟就要花時間和車錢!」正式開始修,材料費我朋友出,工人花費的時間算時薪,工人來修的時候,基於這裡的勞基法,午休一定要讓工人至少休息一小時,而且這一小時也要算錢,工人出去抽菸,時間也照算錢,我朋友也答應這些條件,等到修理完,總共花了七百多元加幣,隔了三天,冰箱又壞了,我朋友打去給這位工人抱怨冰箱沒修好,又壞了,請他再過來看看!那位工人說:「那不關我的事情!當時修完你驗過貨,確認ok,現在過三天又壞了,那是冰箱的問題,不是我的問題,如果你還要我過去幫你修,就當另一個case算錢!」我朋友氣得索性不修,直接買一台新的冰箱,新冰箱大約一千多元加幣,我朋友說:「早知道我就直接買新的!」

還有另外一個朋友住在鸚鵡島,他想在家中裝冷氣,請工人估價,工人估價的結果是:「含人工費、冷氣裝機等費用,需要大約七千元加幣。」我朋友頓時覺得很不合理,這裡的工人漫天亂喊價,品質也不好,何必找他們?於是他自己去Reno depot買了一台活動的冷氣,下面有輪子可推來推去,才花五百多元搞定。

但是馬桶的問題有點急迫,於是我翻開這裡的yellow book,開始找工人,結果找到一家大公司,上網看了review,很多人說不錯,打電話過去,對方說當天就可以過來修馬桶。他們的計費方式是每次出來修一趟馬桶,最低收費是一個半小時,也就是說超過一個半小時,就按時薪八十六元繼續計散人工費,如果不到一個半小時,都要以一個半小時計算……我原以為這已經是不合理條件的極至,我想:可能修馬桶要把這堵住的罐子拿出來,至少要花兩個小時吧?所以我接受這項條件!

工人到達我家後,開始先把馬桶的水清空、把馬桶拆下來,用特殊儀器伸進馬桶內、試圖把馬桶內的小罐子抽出來,但試了二十分鐘後,工人宣告放棄,他說拿不出來,要準備換一個新馬桶,他也不會故意浪費我的時間,最後說拿不出來,還害我多花了好幾小時的工資,這樣一聽,原以為工人還蠻為客戶著想的,他說完這番話,我瞄了一下時鐘,大約他花了三十分鐘修馬桶而已,但我還是要給他至少一個半小時的工資,既然這是當初在電話上就講好的條件,我也就沒有多抱怨。

綺莉思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各位親愛的捧由們:

不論是認識的、不認識的,熟的、不熟的朋友們,都很感謝你們看過我的部落格。自從部落格開張以來,雖然點閱率不太高,我也深切體悟到要寫出好文章很容易,但要寫出讓人感動、有共鳴、有感覺的好文章才真不容易!所以希望大家在看我的文章時,喜歡的就請按個讚,給我一點回饋,我才知道要如何調整自己的筆鋒、切題的角度等等,我會再接再勵,寫出更多有共鳴的好文章!

感謝大家!有空就多來逛逛喔!雖然我都得趁兩個寶貝睡著後,半夜爬起來寫文章,但我已經期許自己兩到三天就要放一篇新文章在部落格上,請拭目以待!

綺莉思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綺莉思食堂開張囉!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第一道菜是醉雞,為什麼選擇這道菜和大家分享呢?因為這是我來到加拿大,請客時學會做的第一道菜,這道菜上菜後,大獲好評,所以如果想請朋友到家中作客,這是一道很值得學習的佳餚!

綺莉思食堂─醉雞

材料:雞腿兩支,當歸兩到三片,枸杞一小匙

調味料:紹興酒200CC,水400CC,鹽兩小匙

綺莉思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朋友:「綺莉思,你的部落格不是應該走親子教養溫馨風嗎?你連台灣菜價都發表評論,改走台灣名嘴的時事評論風喔?」

綺莉思:「沒辦法,你沒看到那令人酸楚的、稀少的閱覽人次嗎?既然豆花不賣錢,就兼著賣粉圓囉……」

朋友
:「……也是啦!」

綺莉思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Q妹 〈左二〉和其他同學在幼兒園的後院合拍。
  當媽是什麼樣的感覺呢?我已經當了三年又三個月的媽,卻還無法說出一個特別具體的感受,當媽真是一種千絲萬縷交纏著百感交集的興味,那滋味常被忙碌的例行家務旋包住,當我想靜靜感知它時,來不及感受就又被恣意向前跑的生活拉回,唯有回頭瞥見我來時的足跡時,我真切地知道它還靜靜地在那。

但我還能分別出當媽前和當媽後的差別,當媽以後,似乎打通我人情世故的任督二脈,瞬間功力大增,我突然能想像、能感受、能體會、能諒解別人的立場、態度、心情、想法、處境;單身時的我,稚氣未脫,也常衝動行事,做了別人的媽以後,我的生命不再只是點線的單線思考,我的人生彷彿和別人的生命串通成一個生生不息的循環,懷孕生子的過程讓我深深體會什麼是生、老、病、死,我不再任性地隨意發表教養孩子的看法和評論,以前如果公共場合有小朋友吵鬧,我內心有受不了小孩哭鬧的不耐和不解為何孩子的父母不能do something呢?當媽以後,我能理解那些父母的為難和辛苦,也許他們也曾像我一般苦口婆心地教養孩子,可孩子卻還任性不聽話,他們或有不好在公共場合訓斥孩子的難為情和苦衷,當媽以後,我比較能理解什麼是「慈悲」。

自從當上媽媽之後,我更多愁善感了!以前看連續劇,很少落淚,現在卻是常得抱著一盒面紙,在螢幕前希哩嘩啦地看完連續劇,連看青春偶像劇,都能潸然落淚,自己的生活少了浪漫的情懷,但對別人的愛情卻多了感動和共鳴。我的個性也多了幾分圓滑,以前在餐廳吃飯,如果服務不好,我一定會反應〈我的個性就是和我女兒不同,關於這點,請參閱部落格文章「Q妹小語─麥當勞篇」〉,但現在我會盡量包容,因為我只要想到對方也有媽媽,如果我反應之後讓對方難為,他的媽媽應該會很難過吧?將心比心,我寧可做罷!

產下我大女兒後,我算正式升格為媽,從醫院出院後,我回到家靜養,定居加州爾灣的大學好友打電話來慶賀,她說:「自然產很痛吧?你真厲害!已經生了!現在感覺如何?」餵母奶的我已多日未闔眼好好睡一覺,除了切會陰的傷口痛、將近一個月的睡眠不足、脹奶的刺痛、新手父母的手忙腳亂和心力交瘁,望著鬆弛的肚皮,常毫無食慾,感嘆自己的身材有多out of shape,我內心毫無任何新手媽媽的浪漫想望,我只福至心靈地說了一句:「我多希望明天就可以參加她的大學畢業典禮或婚禮……」

好友噗哧地笑出聲:「這也未免太快了吧!她才剛出生耶!」我方才驚覺這樣的回答有多麼缺少「母愛的光輝」……我真是失言又失態!我羞澀地在電話另一端笑出聲…

綺莉思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Q妹小語這個單元收錄我女兒牙牙學語的過程,包含許多可愛的童言童語、充滿童趣的笑話等等,這些都是我和女兒共同回憶的珍寶,當我回想起時,會心一笑都帶著甜蜜的滋味……

綺莉思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Q爸:「阿妹,如果你去吃麥當勞,薯條很難吃,你會和老闆說嗎?」

Q妹思索一下:「不會!」

Q爸好奇地問:「為什麼不會呢?」

Q妹沉吟了一會兒,然後說:「因為……老闆會很生氣!」
 

綺莉思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綺莉思萬花筒單元收錄我在加拿大觀察到的社會百態、有趣的新聞、迥異於台灣的特別風俗民情,我會持續更新,希望大家喜歡!


綺莉思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有一晚我正讀著睡美人的故事,女兒聽得很入神。

Q妹:「睡美人一百年以後才醒過來!」

突然有個念頭閃過我腦海:姊弟戀的鼻祖其實是睡美人和王子,因為他和王子至少差了一百歲以上,所以寶媽和汪建民也不算什麼新聞了!


綺莉思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前兩週,女兒感冒,我帶她到downtownConcordia大學附近的診所看病,這間診所位在Sherbrook街的斜坡上,似乎是猶太人經營的診所,做事情非常有效率,而且週一到週日都有walk in clinic,其他診所很少週末還有walk in clinic,這就是為何當初我選擇這家診所的原因。

其實我深知帶女兒去診所看病,對病情沒有什麼幫助,因為這裡的醫生都不開藥,甚至孩子發燒,都只是叫家長給孩子吃點藥房買得到的TempraTylenol,這兩種藥不需要處方箋即可購得,原因就是藥性非常溫和,極少副作用,相對地,吃了很久,病都不會痊癒。不過擔心女兒的病情會否有一些併發症,決定還是前往看診。

看完病,真如我所料,醫生並未開立任何藥,只囑咐多休息、多喝水,畢竟這是病毒引起的感冒,是沒有藥可醫,吃藥只是減緩症狀,主要是靠自己身體的免疫系統讓病好起來……聽完醫生類似在行天宮收驚的喃喃助念,只覺又是一陣浪費時間。

出了診所,日正當中,我帶女兒步行至Concordia大學的綠屋,這間綠屋其實並沒有特別的稱謂,由於外觀窗櫺漆成綠色,所以Concordia學生都稱之為綠屋。綠屋是什麼地方呢?就是我們熟知的美食街,不過這幾年上面的店家少了許多,我帶女兒來到這,想吃過午餐,再回家。我將女兒安頓好在座位上,我去點餐,點完餐後,我又旋回座位上等待,中午用餐時刻,這裡熙熙攘攘,人潮不少,我原想在座位上陪伴女兒等待一會兒,一抬頭,麵店的老闆向我招手,叫我過去端麵,我示意女兒安坐在位子上,我即刻起身往麵店櫃台走去。

可沒想到,老闆搞錯了,原來是前一位顧客的餐點,並非我的,老闆請我站在原地等等,他一會就給我準備好,我又多等了兩三分鐘,期間,我不時回頭望望女兒,確認她的安全,後來當我再回頭時,居然看到一位婆婆伸手要將我女兒從座位上抱走,我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閃回座位,由於我緊急停住在桌前,我的大腿還迸地撞上桌沿,這位怪婆婆還沒來得及反應,先愣了幾秒鐘,趕緊將我女兒放下,接著故做鎮定地對我說:「You know…I just want to hold her, in case she falls down!鄰桌的一位白人小姐也以不信任的眼光盯著這位婆婆看,我將女兒抱回懷裡,警覺、又不信任地對這位婆婆點點頭,然後我盯著她看,她一身龐克風打扮,頂著雞冠髮型,素顏但嘴唇卻是深紫色,擦黑色指甲油,身上發出一陣怪味。終於,她自己轉身離去……我卻還驚魂未定,回不過神,真是千鈞一髮!不論她是否真的擔憂我女兒的安危,一般的外國人很少會去碰別人的小孩,畢竟瓜田李下,這位老婆婆不顧一般大眾的眼光,做出這樣的行為,我直覺動機不單純。

幾日後,與我的好友相約聚餐,我提起在Concordia綠屋發生的事情,Cindy就提起她在這裡看過的一篇報導。

綺莉思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