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人問我,加拿大的社會資源給予母乳媽媽很大的支持嗎?我能回答的是,普遍來說,比台灣的社區給的資源要多,我還記得我剛生完時,護士來家庭訪問時,曾經告訴我社區有母乳團體的聚會。
那時候,我每兩到三小時就親餵母奶,餵完後,就用擠奶器排空乳房內多餘的母奶,據說這樣才能刺激乳房,母乳才會越產越多。每天重複這些步驟,有時我也感到苦悶,一是幾乎足不出戶、整日繞著女兒打轉,昔日的社交生活蕩然無存,二是女兒尚小,無法和我交談,我常常覺得與世隔絕。
正當我愁悶之際,腦海裡閃過一張行程表的影像,那是當時做家庭訪問的護士留下的,上面列出,有個社區母乳團體,每週三下午定期聚會的時間表,我決定抽出一個晴朗的週三午後,推著娃娃車去搭地鐵,和母乳媽媽們交流,看能否交到一些朋友。
出了地鐵,我循著紙條上的地址,挨家挨戶地搜尋門牌號碼,我原以為聚會場所應是家咖啡館,等我找到正確地址後,才赫然發現,這是一個社會團體組織的會所,從落地窗望進去,看不出什麼端倪,因為玻璃內側都貼滿許多包裝紙,好似要預防路人輕易地向內一窺究竟。我半信半疑地推開大門,推著娃娃車進入。
一進門,就有一個社工人員出來接待我,領我進到內室,我才發現別有洞天。寬敞挑高的內部空間,房間中央有兩張大長桌,併成一個臨時的嬰兒檢查台,上端擺放小兒科診所看得到的嬰兒磅秤、嬰兒溼紙巾、面紙和尿布。角落旁圍聚幾位媽媽,他們看起來都不大熟,可能都第一次碰面吧!我慢慢趨近這群人,在圓圈的某一點坐下,臉上堆滿熱切的笑容,環視這群新朋友,我開始以法文自我介紹,反應卻不如預期,我心中的OS:媽媽們應該散發母愛的光輝吧!怎麼都沒反應、把我晾在這?
結果是我獨自面帶微笑、不斷左右轉頭,主動和左右兩位媽媽攀談,就在我的笑容都快僵硬之際,娃娃車內有了動靜,女兒甦醒過來,準備吃奶。於是下一個畫面跳到所有媽媽都認真餵奶,避免目光交接,沒有交談,這麼多女人同時扯開胸襟、餵母奶〈餵母奶時,我以哺乳巾遮掩覆蓋寶寶,不過許多外國媽媽餵母奶時,並沒有以哺乳巾遮掩,害我的視線不知該落在何處,才不會尷尬〉,畫面如同尷尬版的童子軍營火晚會:大家一起做團康、卻沒有同樂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