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的週六和父親一起帶兩個孩子去兒童樂園遊玩,這個樂園的全名是兒童育樂中心,這可是台灣樂園的元老,早在我出生前就存在,歷史悠久。兩個孩子都年幼,如果去別的樂園〈如六福村、月眉樂園等等〉,可能很多遊樂設施都不能玩,要不身高不足、要不孩子年幼無法搭乘,最後折衷選擇離家近、遊樂設施適合年幼孩童的兒童樂園。

當天凌晨三點,我這個做媽的就開始「勞動」,因為兩個孩子都還有些時差,他們凌晨三點就起床,我當然得起床隨伺在側,我睡眠不充足、窗外艷陽高照,熱氣蒸騰,已經預料到今天戶外必定炎熱無比,我心想:「炎熱不好嗎?想到魁北克那動輒零下幾十度低溫的冬季,我覺得熱總比冷好,下大雪哪都不能去,天氣熱至少還能從事很多活動,例如室內游泳池游泳、上街購物等等。」於是我們還是堅持去了。如果待在家,小孩大概又是瞎耗一整天,還是到戶外多多運動,對身體好。

剛從法文區回台,單位時間內聽到這麼多中文、看到這麼多中文字體,感動啊!我像在故宮博物院欣賞文物古蹟般地貪婪地讀起捷運車廂內的中文廣告和警示標語。抱持這種新鮮感進到兒童樂園後,「兒童樂園的外國觀光客不多嗎?」這是我的第一個印象,為什麼呢?因為兒童樂園的「全球化」不高,除了方向指標、垃圾桶上有英文標示,遊樂設施的服務人員都只有中文廣播,並不會把話語復述成英文。

但這樣很好啊!如果人事物都全球化了,台灣這種中文和台語夾雜的親切問候必然漸次銷聲匿跡,台灣需要保留一些台灣的標記,讓後代子孫知道台灣是什麼、什麼模樣是台灣。就像在魁北克,地鐵地圖上的站名標示和廣播都沒有英文,而這種氣息反而讓許多觀光客對魁北克印象深刻、懷念不已。所以那些老喊著「要全球化」的人士可能對國外只有部分了解,「不要那麼全球化」或對傳統文化資產的維護有其功能存在。

當我陪著孩子在戶外「蒸煮」時,我彷彿回到聯考當天。記憶中,炎炎夏日時節的聯考,為了公平起見,就算考場內有冷氣,都一律不准開,得要全國統一地熱,僅有考場內,釘在天花板上的電風扇不斷迴轉,將「熱風散布得更均勻」,考試當天,被熱風環抱,腦袋還得清醒地做答,我這一代人的青澀記憶。

又一波熱浪襲來,這回沒有電風扇散布熱氣,而是孩子不間斷地在我身邊迴繞,把熱風散布得很均勻,腦袋一樣盡量保持清醒地看顧孩子,沒想到「聯考」與「帶孩子」,竟有異曲同工之妙。

陪孩子在大樹下木椅乘涼時,我想,人生該是「忽冷忽熱」的,在我還沒定居在冰天雪地的魁北克,我怨嘆台灣太熱;等定居國外後,冬日時節被白雪包圍,我抱怨太冷,我熱絡地、細細地懷念起台灣的「熱」。

忽冷忽熱或許是好事,我們會更知足。站在兒童樂園的豔陽下,我當這是度假村的慵懶上身好陽光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綺莉思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