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清早陪女兒進學校,她的老師剛好走出教室門口,巧遇我風行電掣地幫女兒脫除掉大衣、圍巾和帽子、將雪鞋換成室內鞋,老師看見我女兒的圍巾,開始對我囉嗦。

〈以下對話當時以英文進行〉

「這種圍巾很難用,人家都用neck warmer!」

我聽到這句話就氣,「我一直都讓她用neck warmer,是到上週,被老師在學校弄不見,才改用圍巾。」

「那你就再去買新的啊!」

我心裡大罵,「我當然知道可以買新的,法律也沒規定我不能買neck warmer,但你為什麼不先解釋一下我的東西在你的班上弄丟,你應該要抱歉一下吧!怎麼什麼都怪我?」

女兒現在這個老師是我最不欣賞的!每次都為這種事情找我麻煩,我也看見別的小孩用圍巾,別的老師都不嫌棄,你到底在嫌棄什麼!學校規定說,圍巾和neck warmer皆可,這老師是怎樣!以找麻煩為樂嗎?

這位老師找麻煩的例子,族繁不及備載。例如,我女兒睡覺的棉被花樣太花,她不喜歡,叫我換一條。我女兒的雪衣,她嫌太厚,也來抱怨一下,說什麼這樣幫孩子穿衣服的時候,很麻煩,我還為這件事情,私下暗中摸過別的孩子的雪衣,確認我女兒的雪衣是否太厚,竟然發現他們穿的是一樣的牌子,花樣也一樣,根本是一模一樣的雪衣,為什麼我女兒的雪衣,在她眼裡,會特別厚呢?

既然對方這麼過份,為什麼我不乾脆換學校讀呢?因為可能再過兩個月,我就想讓我女兒回台灣讀幼兒園,直到她小學再回來。縱觀這一路的外國幼兒園之旅,我的心得就是:與其在一堆爛學校裡換來換去,不如直接回台灣讀。

我不理她,火速地整治好女兒的衣衫,帶領她進教室。出了校門後,我越想越氣,氣不過,但又不想和她起正面衝突,衡量輕重,還是立刻開車到雪衣專賣店,買了一條粉紅色的neck warmer,然後原路返回,再次回到學校。

我特意走進教室內,示意「那個老師」出來。別誤會,我當然不會找她吵架,我只想好好和她溝通一下,我說:「你看,我真是個好媽媽,你一說沒有neck warmer,我馬上就去買,別的媽媽會這樣嗎?」其實我這是「話中帶話」,暗示她:別的家長會這麼好說話嗎?你囉嗦,我也退讓了,不要再得寸進尺!

沒想到,世上天兵天將之多,真讓我無語問蒼天。她說:「是啊,你真是一個好媽媽…你這樣做就是對的……」她居然沒聽懂我話裡的諷刺,一路讚我好,我當然不會心虛啦!畢竟我今日這番作為,的確不失為一個好媽媽。只可惜,這話沒能讓對方明白我的態度和不爽……就這點而言,我表現差強人意了!

東西文化大不同!東方文化喜歡以「話中帶話」地暗示對方,喜歡用態度來表明我們的立場,我們不喜愛「開門見山」的說話方式,除非到必要時候,不然我們不輕易「把話說清楚」和「撕破臉」,顯然這老師對東方人一點都不了解,即便她的學生裡有一半是東方人,她依舊故我,我行我素。在這件事情上,這老師表達的行事作風實在「缺乏了一點美感」。什麼是美感?每個人定義不同,但中心元素就是「隱晦」,因為隱晦而有朦朧之美,因為隔著點距離,所以有轉圜的餘地。  

如果要我對這個老師下個總結,我覺得:「她既沒有東方人的細膩,也沒有西方人的客套。算是個『四不像』吧!東不東,西不西,不知道該用哪套路數和她溝通了,只能用『野人法』了吧!」順道一提,她是南美洲來的,既非法國人,也非英國人,母語是西班牙文。

我真的是忍這個學校很久了,忍無可忍,也就無須再忍了!只要一想到,逛我部落格的也沒什麼外人,都是我的親朋好友和同事同學,為了避免妳們的孩子日後也落入這所學校的魔掌中,就和大家公布一下這學校的名字:「Montessori Île des Sœurs」,英文就是:「Montessori Nuns’ island」,中文就是:「蒙特梭利的修女島分校」。大家千萬別再把你們的孩子送進這學校啊!簡直就是「羊入虎口」!

近日「後宮甄嬛傳」大火,如果冰雪聰明、機智過人的莞貴人遇到這老師,會說什麼呢?她大概會說:「此等奇筢!臣妾今日有緣一見,實屬『萬生』有幸!」請注意,是「萬生」,不是「三生」,只經過三輩子,還無緣遇到這等奇人!得要一萬輩子,才能恭逢其盛啊!

所以我常深思,什麼是「文化差異」?東西文化,僅只是羅浮宮和故宮的差別嗎?還是把法文好一點,我就可以和他們打成一片了?或住久一點,就能和他們和樂融融地,在青蔥草地上,席地而坐,把酒言歡?這些都不是正確答案,我今日有感而發,覺得文化差異,就是「我看你很奇怪,你對我很誤解。」大概就是這種感覺!這才是現實中,我日日復一日的際遇和心境。

不過這外國人能看得懂「後宮甄嬛傳」嗎?能明白這部戲裡的鬥爭心機和作人藝術嗎?想必他們簡單的頭腦內,容不下如此複雜之事物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綺莉思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