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加拿大公共議題 (173)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還記得去年夏天,我寫了一篇文章關於蒙特婁的接駁腳踏車,如果沒印象的朋友,請點以下這個連接。

http://www.wretch.cc/blog/fib3351433hu/586912

前天,四月十五號,我開車時聽到Virgin Radio的主持人說,今年的Bixi就在十五號上路,蒙特婁的朋友想買半年票的話,現在可以快去買!

綺莉思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今天去金發買菜,付現金時,被櫃檯小姐拒收1 cent加幣,加拿大貨幣中的加幣1 cent已經不再生產,據說生產這1 cent所費的工錢遠大於1 cent,不符合成本效益,所以現在的加拿大社會已經不再使用加幣1 cent。
   
真難為情,到今天才發現這事實, 正因為平時去外國人的超市,如Maxi ,Super C,IGA,我都是刷信用卡,逛街買衣服也都刷卡,所以不曾注意到這件事情,真有點寒境不知年啊!哈哈哈!

綺莉思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剛開始學開車時,周遭會開車的朋友和親戚都教我,「在雪地裡開車,車子打滑的話,千萬不要硬踩剎車,這樣非但不會讓車子停止,反而會打滑得更嚴重,最後你會抓不到車子前進的方向,連方向盤要轉哪個方向都不知道。」這是基於物理法則momentum,有學過物理的朋友都知道,車子行駛在光滑的路面上〈結冰的路面,表面是趨近光滑〉,如果踩剎車無法在抵銷前進的力量,適得其反,讓前進的力更加強。

不過這種打滑的事情,沒遇過的人不知道可怕,也總以為永遠不會遇到,遇過以後,才會刻苦銘心地記著那種車子失控的驚懼可怕。我本人就是個活生生的真實案例。

我的車子第一次打滑,發生在要上高速公路的交流道上,那是個半弧形的交流道,我開上去的時候,並未減速,等到我遇到弧度處,打方向盤要轉向,發現車子打滑,控制不了,就要撞上旁邊的欄杆,我往後照鏡看,後面有一輛跟得很近的來車,我心裡很慌,擔心後車會撞上我,最後撞成一團,可是我不敢踩剎車,深怕打滑得更嚴重,我緊急放掉油門,車子就像碰碰車一樣,先左撞欄杆,又被撞回路面正中央,又滑向右側,右撞欄杆,再被撞回路面中央,然後又慢慢滑向左側,就這樣來來回回、左撞右撞,撞了四五回,車子慢慢停下來,車頭歪歪斜斜地朝向左側。在車子碰碰撞撞的過程中,我都沒轉方向盤,我只按兵不動,車子會左撞右撞,完全是車子本身打滑的滑動力量。等車子安全停駛後,我才又慢慢轉方向盤,漸漸踩點油門,想把車子開走,後面的車子可能看見我打滑,不敢掉以輕心,我這時才從後照鏡發現他停在很遠的後方,八成是害怕撞上我,遠遠地就停下來了。他看見我逐漸上軌道,才又緩緩前進。從這次經驗後,我下雪開車,都不敢開太快。

偏偏再小心,仍有失算時。有一次,我遇到路口的stop sign,要踩剎車停下車,車子卻煞不住,還是一路任性地向前衝,噹!我腦中那句老話又響起:「車子打滑時,千萬不要硬踩剎車,讓它滑!」既然失算,又沒有什麼勝算,只有背水一戰了!於是我就像在拍動作片,遇到十字路口,四面八方都有來車,我的車像是煞車被動了手腳,已經失靈,我深吸一口氣,祈禱大家都有看到我的車子衝出來而沒撞上我,然後鼓起勇氣讓車子滑出去,四個車輪像穿上溜冰鞋,順暢無阻地滑行到馬路中央,我心中卻還有點貪生怕死,只有很「卒仔」地狂按喇叭,提醒四個方向的來車都注意我!免得真撞上去,我都不敢想像會怎樣!

可想而知,現在還能在這邊寫文章,就表示大家都看到我那台失控的車子,大家〈不只是我,還有當時在場的其他車子〉都平安無事。雪地開車真的有很多注意事項和安全守則,之後再和大家介紹「什麼是雪鏈」。

綺莉思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下雪的地方開車,到了雪季的時候,必須要換輪胎,換成雪季專用的「雪胎」。除了雪胎,還有哪種輪胎呢?在蒙特婁,輪胎大致可分成「四季胎」和「雪胎」。

四季胎,顧名思義,一年四季都能開的輪胎,然而冬天下雪時,四季胎的抓地力不好,容易打滑,打滑有什麼大不了嗎?打滑的嚴重性可大可小,大的時候,甚至會演變成連環車禍,車毀人亡呢!我的大姑就曾經在冬季裡某個下大雪的天氣,從蒙特婁開車到美國波士頓時,不信邪地不換雪胎,依舊開著四季胎,結果整輛車在高速公路上大打滑,撞進對向車道,把路面的護欄都撞爛,好險車毀……人沒事,據說警方到達現場時,油箱已經在漏油,我聽到這事件,腦中浮現成龍主演的電影畫面,畫面描述聽起來真像拍動作片啊!一不小心可能就有爆炸的危險!幸虧當時前後都沒有什麼車子,後面的車子追上來,看見這突發情形,還有段行車距離來得及作反應,總算趕得及把車切到另一車道〈遇到這種情況,千萬不要緊急剎車,有時候打滑煞不住,還是會向前衝,最好就是放掉油門,趕快用方向盤轉方向,切到別的方向避過去〉,躲避過去,不然就會演變成連環大車禍。

雪胎也是有缺點,因為它的抓地力比較強,所以比較耗油,有些人為了節省油錢,到冬天時依舊使用四季胎。蒙特婁有超過45%比例的車禍事故發生在冬季,而冬季裡有很大部分的車禍事故起因於四季胎,因此蒙特婁在三年前,立法規定每年冬天必須在1215號以前開始換成雪胎,直到隔年315號以後,再換回四季胎。如果在1215號到315號之間,沒換成雪胎的車子上路後,被警察抓到後,會開立罰單。


綺莉思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上個月,我看到一則新聞標題,關於加拿大總人口數的消息。新聞記者用一種欣喜若狂的口吻〈新聞寫法讓我想起台灣補習班的榜單,用一種「狂賀」的姿態公布學生的成績〉報導加拿大的總人口數突破三千五百萬,還說加拿大人口漲幅的速度是G8國中增長最快的。

這新聞太有趣了!加拿大的國土比美國還大,比台灣更不知道大出多少倍!台灣這個芝麻綠豆之地,都能有兩千三百多萬的人口,加拿大卻才剛突破三千五百萬,且認為這是難得突破的進展!可見以前加拿大人口有少得離譜,難怪這裡的百貨公司生意難做〈請參閱部落格文章「不成才的百貨公司」〉,和台灣的人口密度相比,以「地廣人稀」描述加拿大,當真貼切不過啊!

    新聞記者分析加拿大人口增長能居G8國之冠,是因為加拿大接受大量的移民,這一趨勢表示未來加拿大還會再增收更多移民,因為土地實在太大,人口太少的話,國力很難維持,最直接的救國方式就是招收移民來當「稅民」〈繳稅的公民〉,才得以支撐加拿大龐大的社會福利支出和政府運作的開銷,所以想移民加拿大的朋友,儘管放寬心來移民吧!被收的機率是很高的!


綺莉思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前幾週,我看到台灣的新聞,關於台灣基本薪資結構幾十年都未調漲,有立委跳出來說:「企業家要拿出社會責任!」

我想到好幾個月前,我在唐人街的holidays inn看到的en lock out標誌,我後來查了Strikeen lock out的差別,en lock out 是說員工提出的薪資或福利要求,尚未得到雇主的同意,所以暫時罷工,但勞資已在斡旋談判之中。我那天快接近飯店時,除了看到en lock out的字樣貼在人行道的地板、路燈燈管、公車站牌、花盆上等處,讓人眼花撩亂,還有一大群人在飯店門口鳴汽笛〈那是我們看棒球賽時,用來加油的汽笛〉、搖旗子〈上面印有en lock out字樣〉、大力地吹口哨,旁邊還停了兩三輛遊覽車,顯然來抗議的人群從別的地方搭遊覽車來聲援,一 輛警車悄悄地停在抗議人潮的旁邊,路旁等紅路燈的車列都清楚聽到、看到這麼大的陣仗,我以為發生什麼大事情,我丈夫卻說:「這是很稀鬆平常的事情,像飯店員工、空服人員這些有工會的工作,他們經常都在en lock out,要求加薪、加福利,雇主也見怪不怪,事情發生後,大家再慢慢協商。」

  究竟經常在喊加薪的加拿大,薪資調幅已經到什麼樣的境界呢?

      三、四年前,最低時薪是8元多,現在則調到時薪10元,最低時薪適用的工作有服務生〈餐廳、咖啡館〉、圖書館員、臨時的展場工讀生、麥當勞等速食店的員工、超市店員等等,碩、博士研究生靠老師的零用金和獎學金等等,則大約年薪加幣一到二萬元,一般全職的上班族最低的薪水大約三萬加幣,下次聽到 人家說年薪有加幣三萬,不用太羨慕,那在加拿大其實是很低的薪水,因為要能夠達到養家活口的薪水大約是年薪六萬元,也有一群人的年新大約八萬元到十萬元左右的高薪,薪水超過年薪二十萬或三十萬的人,稅後拿到幾乎只剩40%,所以在加拿大薪水賺太多,反而是最不享福的一群人,因為薪水都奉獻給政府了!

我覺得台灣人太任勞任怨,在加拿大,勞工的基本薪資一年沒漲,勞工們馬上翻臉,台灣的勞工太好講話,如果大家也激烈抗爭,資方應該不敢聞風不動地什麼都不作。

綺莉思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今年九月四日是魁北克省的大選日,大選前,許多專家預測獨派的PQParti Quebec〉黨將會勝出,因此這裡的房價成交量下跌不少,大家都寧可等九月四號大選結果出爐後,再進行買房動作,一般民眾深怕獨派掌政後,會進行魁北克的獨立運動,對這裡的經濟不看好的預估心態催化下,房價跟著下跌不少。

據說在一九九五年,就曾經鬧過獨立,卻沒成功。當時魁北克黨進行全民公投,票選是否獨立,選票上詢問是否獨立的問題,其用詞非常模稜兩可,令人不得不回答YES,問題大致如下:「你是否希望魁北克有一個更美好、更開放的未來,我們擁有比較多的自主權……」〈整個問題裡面,沒有出現「要獨立」的字樣〉,後來反對和贊成的比數相當接近,魁北克黨全面追究失敗原因,他們特別將過錯責怪在兩類人身上,一是移民,二是老年人,為什麼是這兩類人遭殃呢?在獨立公投進行前,大選中心的民調顯示,這兩類人反對獨立的比例很高,新移民來加拿大是想拿加拿大護照、移民加拿大這個國家,而非「魁北克國」,毫無疑問,新移民怎麼可能移來加拿大後,希冀魁北克獨立呢?於是魁北克人在獨立失敗後,特別痛恨移民,覺得他們有合法的投票權,卻大大地壞了他們的好事!一肚子的氣,不知道往哪發,就轉移到移民身上。

為何老年人也反對獨立呢?因為老人金是聯邦政府〈即加拿大的中央政府〉發的,如果獨立,這些老年人前半輩子貢獻那麼多「昂貴稅金」,卻在老年時,分毫都領不到老人金,這樣一來,哪個老人願意呢?因此當時許多家庭也鬧革命,父子不同心的情形普遍存在:兒子〈據調查介於十八歲到二十五歲的年輕人最大力支持獨立,畢竟出生之犊,不畏虎〉強力支持獨立,父親堅決反對獨立。

獨立失敗的後續效應,其中之一就是當時某位極有權勢的政治人物推動立法通過,以後公投的問題必須清楚說明是「要獨立」,不得選用模稜兩可的字樣,因此整個社會氛圍大致明白,以後要想再用這種耍賴兼闖關的方式,保住「獨立」,已不大可能。

我明白這段歷史淵源後,心慌意亂地問我周遭的老移民:「怎麼辦?這次九月四日的大選結果是獨派獲勝,你們不擔心經濟下滑嗎?不灰心魁北克省的未來嗎?」

老移民們老神在在,紛紛對我說:「別庸人自擾了!我們移居這裡三、四十年了,經歷了兩次險些獨立的狀況,我們不也活得好好的,有差別嗎?」我瞪大眼,聽完這回答,感覺內在的情緒和現實狀況很不match,我也該如他們這般淡然嗎?但,我真辦不到耶!這就是移居國外四年和四十年的差別吧!

綺莉思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居住的島上的超市,通常開到晚上十點,我很慶幸超市能開到這麼晚〈當然無法和台灣相比,台灣有些超市還二十四小時營業,不過能開到晚上十點,在步調緩慢又不夠積極賺錢的加拿大,已算罕見的奇蹟了!〉,有時候出門辦事情,繞經超市,還能順道買完東西再回家。

後來我從丈夫口中才得知目前超市能開到晚上十點,也是超市業者和政府打官司後的結果,據說社會主義立國的加拿大,非常注重勞工階級的福利,曾經規定魁北克的超市週一到週三只能營業到晚上六點,週四和週五到晚上九點得打烊,週六只能開到下午五點,週日休息。週日一定要休息,是基於魁北克天主教的教義,因為天主教認為上帝用七天創造世界,第七天必須要rest,因此所有員工都不能在週日上班,於是立法規定只要週日營業的超市都違法,必須勒令停業,超市老闆自然不喜歡這樣的法律,這可讓他們的荷包大失血,超市不營業的時候,最大的受益者是depanneur〈法文:雜貨店〉,因為他們通常從早上八點營業到晚上十一點,無法去超市買東西的顧客都回流到雜貨店消費。

後來魁北克幾家大型超市受不了營收不見起色,聯手和魁北克政府對上,上法庭打一仗,這些超市聯手控告加拿大政府的這項措施不合法,判決結果是超市這方打贏了,因此魁北克的超市現在都能開到晚上十點,消費者也不用愁了。

我了解這背後過程後,最大的震撼是民間企業真的能藉由司法戰勝政府,這在台灣,好像不常見啊!


綺莉思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丈夫的一位高中移民班的同學,是大陸台山人,早年靠蒙特婁的親友,以依親的名義協助移民加拿大,定居加拿大後,他的母親以裁縫為業,克勤克儉地撫養他和姊姊長大,他剛到加拿大時,還只是個十五歲的小夥子,就讀高中的移民班時,和我丈夫是同班同學。他曾對丈夫說:「當時移民,也是因為怕共產黨,所以母親拜託親戚趕緊把我和姊姊移來加拿大,希望我們有比較好的讀書環境!」可能是父親早逝,母親得獨撐家計,這位同學是家中唯一的男人,有著比同年紀男孩的早熟和吃苦耐勞。

高中畢業後,我丈夫忙於McGill大學的課業,和他疏於聯絡。到前兩年,在超市巧遇,又重新聯繫上,探問近況,才知他現在是職業軍人的身份,我覺得挺新奇,在台灣時,總以為移民的不是做電腦、開餐廳,不然就是來加拿大無業、優哉享受生活的有錢人,很少在朋友間聽說有人從軍,畢竟很多台灣男生出國讀書,就是爲了躲兵役,怎麼可能在台灣都不想當兵,出國卻來當兵呢?

那天我到這位朋友家中做客,他娓娓道來從軍的經過。他說:「那時候只靠媽媽賺錢,我大學畢業又找不到工作,實在著急!心想,這樣不是個辦法,得趕緊找個穩定的工作,什麼工作都行!我一位親戚建議我當職業軍人!」他像說著別人的故事般,繼續講:「軍人的福利好,而且薪水不少,畢竟當兵苦,本地人都不想當兵,軍中就推出很多福利措施吸引年輕人從軍!」我望著他眉宇間堅毅的神情、想像在外國人的土地上開展的軍中生活,種族歧視一定更嚴重,不只有glass ceiling,我看連glass wallglass door都有吧!我暗暗佩服他的決心和勇氣……

他又對我丈夫說:「你還記得我們大學畢業那時候,加拿大政府出兵在阿富汗打仗嗎?」我丈夫點頭,「有!你該不會去過那裡吧?」

「我沒去!但是從軍的報名表上,我都填上我的志願是到阿富汗打仗,我怕軍隊不收我,我先表態我願意為國捐軀,哈哈!」好一段移民悲歌!不是所有移民都像台灣綜藝節目看到的ABC藝人,只會屌兒啷噹地「落英文」!或者學學美國黑人的Hip Hop樣:「Hey man! What’s up? 」的德性,這些看似回台灣吃得開的ABC,不見得比文中這位友人在加拿大混得好,因為軍隊的磨練,讓他和不同社會階層的加拿大人當軍中同袍,他的社會人脈比一般人好、法文也因為軍隊的訓練,變得比他其他台山親戚好很多。我移居國外後,才體悟:並非所有移民的,都像那些回台當明星的ABC,更多移民是腳踏實地在過活,渴望融入加拿大社會、和這片土地上的人民一起打拼!

「你猜結果如何?審核我履歷表的白人軍官,看到我寫「想到阿富汗當兵」,對我搖頭,笑著說:『你好歹是大學畢業生,不需要上最前線作戰,有其他更重要的工作可以交給你做!』他們收我以後,我被分配到內勤,做programmer的工作〈他大學主修計算機〉,一直到今天。」聽完他以前的奮鬥史,再看到他現在一對可愛的兒女,我心中替他覺得溫暖又感動!許多早期移民都過著相當辛苦的工作,最近加拿大政府拍了一部關於早期加拿大拓荒、蓋鐵路的紀錄片,紀錄片中揭露加拿大的鐵路都是靠中國人蓋的,當時加拿大政府到中國大力招攬許多人工,用「有工作、肯定移民加拿大」的條件來吸引人,的確有不少中國人因此同意前往加拿大,可惜中國工人們來了以後,才知道是做又辛苦、又賣命的鐵路工,迫於現實的困境,他們也接受了!只是在過往的加拿大社會,他們沒有得到應有的尊重和該得的正面性歷史評價,而這部紀錄片重新還給他們該有的尊嚴,這部片是否像愛情故事那麼感人,見仁見智,千真萬確的是,我是邊流淚,邊看完這部紀錄片的。我每每想到這些和歷史事件交纏混融的真實移民案例,除了感恩,也佩服這些先烈們的奉獻和付出。

綺莉思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這篇文章接續部落格文章「不能洩漏真實身份」,我會在本文解釋為何很多移民蒙特婁的朋友,後來都移居溫哥華或多倫多等城市。

當我的大女兒出生時,我就不斷忙著填各式福利金的申請表格,同時著手幫女兒購買教育基金。魁北克省的人民平時繳付許多税金,這些稅金終於能在新生兒出生後,回饋在人民的身上。

    這裡關於育兒方面的福利津貼有哪些呢?新生兒出生後,魁北克省政府和加拿大聯邦政府都會給寶寶福利金,可以從寳寳出生,持續領到寳寳十八歲,依照家戶收入高低決定福利金多寡,收入高的人,領到的牛奶金就少,因為政府覺得你養得起你的寳寳,就給你少一點錢;反之,你收入少,卻能領到一大筆的牛奶金,因為你是低收入戶,需要政府更多的幫助。所以我常和朋友說笑:「加拿大最大的贏家就是健康的窮人」,為什麼呢?因為假設你很窮,很多福利金都拿得到,也拿得多,外加你很健康,活得久,福利金又能領得長長久久,簡直就像活在天堂一般快活!

    至於剛剛提到的教育基金,是和一般的金融機構,如銀行或保險公司購買寳寳的教育基金,教育基金的用意就是鼓勵人民多儲蓄,將來拿自己儲蓄的錢,支付孩子的教育費,所以通常教育基金可在孩子年滿十八歲時提領出來,作為上大學的學費或創業的本錢。

魁北克省是加拿大各省份當中,人民所要繳納的稅金最多的省份,舉所得稅而言,如果你年薪超過加幣八萬多,你繳納的所得稅將近一半的收入,所以羊毛出在羊身上,要享有好的福利制度,繳納的稅金相對就高。這裡基本的福利都很好,因此每年移民來的中國人數越來越多,加上這裡的當地人不喜歡生孩子,少了很多「社會新血」來繳稅,政府急需新移民來幫忙納稅,以支付這麼龐大的福利給付系統,因此現在的趨勢是魁北克政府不斷向外接收移民,我的鄰居Mindy〈關於鄰居Mindy,請參閱部落格文章「我的埃及鄰居Mindy」〉曾說:「我以前在這裡讀書的時候,一個班頂多能找到一到兩個當地人,其 他同學都是外來移民,所以這裡的當地人反而漸漸成為稀有動物了!」雖然魁北克省政府知道財務危機得靠多收移民來解決,但這裡的社會民風對不會說法文的人又很排斥,如果法文不好,在這裡很難找到像樣的工作,因此許多中國或其他外來移民,都先以移民蒙特婁作為跳板,拿到身份後,就移居多倫多、溫哥華或渥太華等其他英語系的城市,畢竟要在短時間內把法文學到可找工作的程度,不是容易的事情!即便找到夠一家溫飽的工作,又得繳納比別的省份更高的所得稅,何苦來哉?以上種種因素影響,使得許多新移民最後舉家遷移到別的城市


綺莉思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今天早上十一點我和牙醫有約,送完女兒去幼稚園後,我便趕往地鐵,準備搭一小時的地鐵到牙醫診所。出門時,時間已經有點晚了,正當我發愁得要如何趕去地鐵站時,想到一個大救星!就是「接駁腳踏車Bixi」!接駁腳踏車的功用類似台灣的接駁公車,剛好我家附近的超市前方正好有個接駁腳踏車停放架,我立刻付費,領了一台腳踏車,前往地鐵站搭地鐵。為什麼我不開車呢?因為搭地鐵去牙醫診所只要一小時,開車的話,可能就要一個多小時,途中得上高速公路,而夏天的蒙特婁經常在修路,常常三線道變一線道,以致車流量大阻塞,到處都大塞車,在這樣的情形下,搭地鐵反而更省時間。

從蒙特婁的地鐵(Metro)出來,有所謂的Bixi〈接駁腳踏車的名稱〉,可供行人和乘客使用。接駁腳踏車便利的地方就是付費之後,你只要找到任何有腳踏車停放架的地方都可以停,停妥後,你就可以無後顧之憂地到你想去的地方,等你辦完事情,不用顧慮腳踏車,你想搭地鐵,就搭地鐵,想搭計程車,就搭計程車〈通常不會搭計程車,因為這裡的計程車動輒要台幣一千元以上的收費〉; 如果是騎自己的腳踏車,此時搭地鐵還得把腳踏車搬上地鐵,出站後再繼續騎,使用接駁腳踏車就沒有這層顧慮,只要將腳踏車停回地鐵外的停放架,就能去搭地鐵了。


上面的23221就是機器給我的輸入碼,我只要在腳踏車旁的機器輸入這密碼,腳踏車就自動解鎖,便能將腳踏車從車架內拉出。

接駁腳踏車的收費方式是一天24小時,索價七元加幣,72小時則索價十五元加幣,年費一年七十元加幣。在付費時,機器會請你swipe你的信用卡,留下個人信用卡資料,以防 如果你在時限內未將腳踏車還回,就會從信用卡扣二百五十元加幣作為罰金。而二十四小時的收費方式有很大的便利性,例如今天我出門時搭接駁腳踏車到地鐵站,將腳踏車放回停放架後,我立刻進入地鐵站,跑下樓,刷了票進站,到月台上等車,上地鐵後,到達牙醫診所,經歷一個多小時看牙,再走回地鐵站搭地鐵,途中我提早下地鐵,去買點東西,這時候出地鐵站,我只要到接駁腳踏車的機器前,Swipe我的信用卡,螢幕顯示一個code〈一組登陸密碼〉,我將這組密碼輸入 進腳踏車旁的機器,腳踏車自動解鎖,我直接將腳踏車往外一拉,跳上車,就可以去買東西,而且機器不另外收費,因為我已經付七元一天的費用,在這二十四小時之內,我隨時想騎都可以,甚至半夜三點睡不著覺,想起來健身,都可以再拿我的信用卡去機器swipe,就能騎了。等我到超市前,要停腳踏車進入買東西時,再將腳踏車插放回停放架內,機器會發出一聲聲響,又自動上鎖,我安心地進去買東西,買完再出來,再swipe信用卡,又能再領用一台腳踏車,騎回地鐵站,這項設計真的是將「接駁」這個概念,發揮到極致。而現在是蒙特婁下午三點半,我等下去接我女兒下課,也還能繼續使用接駁腳踏車的服務,直到明早十點截止,而在這二十四小時之內,這麼多次重複的接駁,只要加幣七元。我騎著接駁腳踏車可以去地鐵、購物、到郵局寄信或拿包裹、到幼兒園接小孩,既能健身,又環保,還能呼吸夏季的新鮮空氣、曬曬令人朝氣十足的陽光。

     我丈夫從未使用過Bixi,但他聽完我的描述後,也非常心動,甚至計畫我們一起付費使用一台Bixi 一年,一年只要加幣七十元,付費以後機器會給你一組code,我丈夫上下班可以騎接駁腳踏車〈雖然下雪時,到處積雪,就無法騎腳踏車,可是春、夏、秋三季上班時,可以使用〉,當我丈夫到達辦公室後,我如果去離家不遠的地方辦事情、購物、轉搭地鐵等等,我就能再輸入密碼繼續使用接駁腳踏車,或是有朋友到蒙特婁旅遊,想搭地鐵自由行,另加這個接駁腳踏車的服務,就可以輕鬆地自由行,當你走路走累了,只要找到附近的接駁腳踏車停放架,在腳踏車旁的機器輸入密碼,又可以跨上鐵馬,自由行了!

綺莉思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前幾天我和台灣的高中好友通電話,我問她:「你喜歡我的部落格『小房東週記』這個單元嗎?」

好友答:「不錯啊!但有誰會真的要移民加拿大?移民加拿大不是要很多錢嗎?」

我聽了真的大吃一驚!原來有這麼多人都誤會移民是有錢人的專利!其實不然,有許多歐洲人移民加拿大,都沒有花什麼錢,他們是怎麼辦到的呢?接下來我會一一告訴大家移民方法有哪幾種。

先給大家一個加拿大政府移民的官方網站,http://www.cic.gc.ca/english/immigrate/index.asp

其實移民公司或移民律師,也都是上這個網站閱讀相關資訊,再把資訊pass給客戶,這個網站詳細記載移民的資格、如何申請、申請時間大約要多久、有問題要打哪支專線詢問、常見問題回答等等,連申請表格的PDF檔也在上面,即使你人不在加拿大,你想移民,只要上網填妥這些PDF表格,打印出來,附上加拿大政府要的證明文件〈就我所知,這些文件可能包括去法院公證後的無犯罪紀錄、法院公證的你本人的出生證明、法院公證後的戶口謄本,銀行的存款證明、你目前國籍的身分證明文件,利如護照等等,用來證明你是該國的合法公民〉,上網用信用卡付清申請費〈申請費不高,通常五十多到一百元加幣左右,每項申請服務的費用不同,但這遠比你叫移民公司辦,省錢很多〉,記得把繳清費用後的收據印出來,把申請表格、繳費收據和證明文件放進信封內封好,然後再花郵寄費寄到網站上註明的收件地址,接著等待加拿大政府的回音即可,不論你的申請有無通過,加拿大政府都一定會回信告知你。

簡言之,移民加拿大的過程是很「透明化」的!不用依賴移民公司,你也可以自己申請移民加拿大。

綺莉思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最近台灣大風大雨,菜價漲了好幾成!我突然有些小感觸!蒙特婁其實比台灣更鳥不生蛋,這裡的雪季長達半年以上,緯度又高,其實種不出什麼蔬果,大部分的蔬果都是美國或墨西哥進口,按說我們這裡需要靠進口蔬果維生,菜價應該很高吧?但菜價卻出奇地穩定,為什麼呢?這主要是政府的政策。

蒙特婁政府每年都會控管市面上蔬菜水果的數量,藉此以量制價,同時會對農民們發布明年可生產蔬菜水果的數量分別為多少,如此一來,農民不會白做工,等到辛勤的農作物收成時,才發現某樣蔬果因為大量生產,而得賤價出售,市場上也不會因為某樣蔬果異常稀少,而價錢被亂哄抬,因此這中間沒有太多暴利可圖,但農民有穩定的收入、人民也受惠於穩定的菜價,可以放心地安居樂業。

如果你覺得這是西方國家的大有為,亞洲社會是辦不到的,那有樣事實可能改變你的想法,因為對岸大陸也是效法蒙特婁的做法,有一次我回台灣時,曾在某間診所候診,閱讀某一期的商業周刊時,介紹對岸大陸也是用這一套大有為的供需法則,抑制物價上漲。台灣這麼小的地方,政府要弄這一套應該不是很難吧?

我並不是政治系的學生,我說不出什麼漂亮、炫技的理論來說明兩岸政策的不同,如果這是政府介入可以達到的公平局面,台灣政府做過哪些事情呢?我內心相當好奇……

更有趣的是,我丈夫曾經在辦公室中午用餐時刻,不經意地聽到他的某位同事在向另兩位同事抱怨中國人。同事A家中務農,家鄉有一塊田地持續耕種中。

同事A抱怨:「你們知道嗎?我家隔壁的農地已經被中國人買走了!」

綺莉思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