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四下午,法文老師讓我們做了幾段聽力練習,主要對話內容是在電話上邀約朋友外出或參加一些活動,老師要我們確認被邀約者是接受或拒絕,然後找出對話中的哪些關鍵字句用來表達「接受邀請」或「拒絕邀請」。

其中一段對話內容是某個男生想約女生出去,屢碰釘子,男方連著邀約兩次不同的時段及不同的活動,女方都拒絕,最後男方說了一句:「Cest dommage!」

老師興致大發,叫不同國籍的同學把這句話翻成自己的母語,輪到我們這些講中文的同學時,有的同學就說可以翻譯成:「太糟糕了!」或「太可惜了!」這些字句。

我的內心戲又在此時上演了!

我內心嘀咕著:「我們的文化是從不會在這樣的邀約場景裡,說出『太糟糕了!』或『太可惜了!』的字句的!」

請你想像一下,當你今天打電話約你的朋友這週五中午吃飯,然後你被拒絕了,接著你反問週六晚上可以嗎?對方也拒絕你了,請問你會接著說:「唉呀!這真是太糟糕了!」或是「怎麼會這樣?太可惜了!」這些話嗎?

應該是不會吧!我們的文化內涵就是當別人給我們軟釘子碰時,我們就會轉移話題,或者說點表面話化解當下的尷尬之類的。如果有人真的很「直率」地在對方說出拒絕的話後,緊接著說出:「這真是太糟糕了或太可惜了!」對方應該會覺得你很不上道吧!有點故意找麻煩的氛圍!

畢竟「表面工夫」可是中華文化最精煉且最重要的功夫之一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綺莉思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