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得知懷孕那一刻起,第一反應不是悠閒地沉浸在懷孕的喜悅之中,而是得急如星火地尋找婦產科醫生。為什麼會約不到醫生呢?因為加拿大的醫生向健保局申請給付,給付規定一個月最多只能看固定名額的病人,加上魁北克的所得稅率較高,醫生寧可少看幾位病人,少賺一點錢,免得到時候被打一大筆稅,都沒賺到錢,這些現象衍生的效應就是許多醫學系畢業的醫生紛紛前往美國開業,因為美國的給付比較好、所得稅也沒有那麼高。這些制度性因素使得魁北克醫生少、醫生又不願意多收病人,吃盡苦頭的就是我們這些病人們。身在台灣的同胞很難想像這裡有多難約診,我不斷四處探問、拜訪診所,皆約不到醫生,直到我懷孕四個多月,才透過慈濟一位阿姨的關係,註冊到一位婦產科醫生的名下。她的middle name Hsu,是她母親的姓氏,她的媽媽是台灣人,據說外公還是台灣的國大代表,Doctor Hsu的父親是英國人,任教於Concordia大學,她是台英混血兒,我初次見到她,赫然發現她的五官輪廓比較偏向東方人的血統,中文卻不好,我皆以英文和她溝通,因為是慈濟某位師姐介紹我給Doctor Hsu,醫生原以為我英文也不好,後來得知可以英文溝通,她顯得鬆了一口氣。

懷孕時,我還在申辦移民,尚未拿到健保資格,看診或照超音波都得自費。在台灣看病自費要台幣一百五十元或兩百元,相當便宜又划算,在加拿大只是去婦產科醫生做例行產檢,沒有用到特殊儀器做超音波檢查,自費得要加幣五百元,這才真的叫cost a fortune! 這裡的醫療又貴,醫護人員態度又差,往好處想是,還好我不是花一大筆錢投資移民加拿大,而是結婚移民,不然我現在一定後悔死了!

我的女兒在加拿大出生,兒子在台灣出生,我有在兩地生產的經驗,台灣的產檢比加拿大仔細許多,醫術比較高明!不是像加拿大這種先進國家,應該更會培養出優秀的人才嗎?

但是這裡的醫生臨床經驗和開藥經驗都不如台灣,剛剛文章開頭就已經提到這裡的醫生不喜歡多看病人,台灣大醫院的醫生一天動輒看下來的病人就可能超過一百人,培養出許多實務經驗豐富的醫生,這並非我個人的感受而已,連我其他大陸或、香港、日本或韓國的朋友,也有同感,這裡的醫生因為看的病人少,和一個同樣在台灣執業三年的醫生相比,加拿大的醫生遇到病症,判斷能力不大好。除此之外,這裡的醫病關係緊張,一點小差錯,病人就要告醫生,法律又是偏袒病人,往往病人勝訴的機會大,一旦醫生被告,可能面臨執照吊銷,終生不得開業的下場,所以這裡的醫生能不開藥,就不開藥,頂多幫你看診,看診而不做任何處置,這樣被告的機會幾乎微乎其微!我們在這住久的人,都知道這裡的醫生不會開藥,乾脆都自己先去藥房找藥劑師買藥,能自行解決的,就自行解決了!

有一次,我陪我高齡七十六歲的婆婆去看病,我得充當我婆婆的翻譯,看病的是一位白人醫生,年約六十多歲,也是一位老太太,她請我婆婆轉動脖子,眼睛不動,我依照指示請我婆婆照做,我婆婆因為有些緊張,動作沒有做對,結果這位醫生老婆婆發飆,叫我們直接去China town找中國醫生,不要在這邊給她惹麻煩!便拂袖而去!這...也未免太戲劇化了吧!她當時攆我們走的標駻樣,我永生難忘……

我將這件事情轉告我丈夫,我以為醫生不是應該書讀得比較多,比較有涵養嗎?看來事實不然,會讀書的,不見得有禮貌啊!我也忍不住感觸地說:「這裡的當地人這樣子搞醫療,其實最後吃苦的是他們自己當地人,我們這些移民不滿意這樣的醫療水準和排外的社會風氣,大不了再買一張機票回我的台灣就是了!而那些Québécois英文不好,去別的省或別的國家能立足嗎?」我故作堅強地苦笑著,心裡邊卻有種說不出的酸楚,我既生氣又失望……

從我歷經懷孕生子、現在持續在加拿大養兒育女、觀察到周遭華人老先生老太太們在此處的就醫經驗,除了再次肯定台灣的醫療之外,我更確認的是,有鑑於這裡緩慢、品質差的醫療,長達半年的雪季與寒冷氣候,老年人在冬天買菜或出門都得冒著生命危險,等我老了,還是得回我的故鄉─台灣養老才是王道!雖然現在我已經拿到加拿大的身份,如果有人問我是加拿大人還是台灣人?我會開心又大方地說:「我是台灣人!」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綺莉思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