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jpg

本文刊登於2019 年 1 月 31 日  第631期  蒙特婁當地報紙 「七天」第十三版

剛挺過上週末的大風雪,魁北克的大城市蒙特利爾在126日迎來魁北克中文學校協會舉辦的2019中文教育研討會。今年的研討會假Dawson College5樓會議室舉辦,本次由佳華中文學校主辦,其他蒙特利爾的中文學校協辦。

一踏進挑高的會議廳裡,挨著大片玻璃窗的長桌子上安置著數種不同的麵包、茶與咖啡,老師們寒暄招呼,熱絡互動,從窗外灑進的陽光滑落人們的髮絲與肩頭,會場散發出鵝黃色的暖韻。

會長與副會長先後發言後,主持人俐落介紹各校的校長和與會嘉賓,為研討會揭開序幕。總計十三位老師發言,分別來自八所學校。發言的內容涵蓋理論與實務,分析面向囊括教學教法、教案分享、部首與部件、文化節慶教學法、從象棋教學引導中文學習、如何在中文教學裡貫穿中國文化教育、成人班教學的體會等等。

有幾位老師的教學心得與方法刊登在「世界華文教育」的專刊上,足見老師們的真才實學,不只在教學現場合用,還能在學術領域裡紮根。在研討會上他們針對這些專文細細介紹,娓娓道來文章內的理論與啟發心得,將教學現場栩栩如生地還原在一眾老師眼前。

一位老師提到漢語拼音的教學技巧,運用拼音口訣、順口溜、歌謠與故事解說法,創設情境讓孩子們印象深刻地抓到拼音的要點,妙語如珠,生動活潑。

有位氣質出眾的老師更用藝術性的比擬,闡述教中文的方法,就如同學習書法,有「書譜」、「書訣」的區別,必須針對不同語言背景的孩子區隔教學語言的使用,藉此分別教學重點,唯有如此,才能成為真正能幫助學生的「明師」。

中2.jpg

周繼如老師、陳怡齡老師、郝燕老師都是本次的講師。陳怡齡老師帶來的「轉轉杯」教具,驚豔全場,許多老師讚嘆:「原來部首與部件可以這樣教!」她的講題是「漢字教學設計:部件轉轉杯」,教學目標是藉此讓學生對部首與部件有清楚的概念,進一步理解「筆畫、筆順與寫字技巧」。以前的中文教學著重「先寫後識」,然而因應國外移民孩子的學習現況,現今應該改為「先識後寫」,於是「部件」〈介於筆畫與部首之間的字〉和「部首」就派上用場了!倘若學生們熟記部首與部件的話,未來就更能掌握漢字的結構,對「書寫中文」會產生長足的助益。

周繼如老師的講題是「中文教學貫穿中華文化教育」,她指出需要依據學生不同的水平,採用不同的方法來融入不同的內容,例如針對低年級的學生,可以從「中文姓名、十二生肖、中國節日、中國地理」的文化主題切入來學習中文。

她發現許多東南亞移民的父母親本身中文底子不好,仍積極送孩子學中文,因為他們期待下一代不忘本、不斷根,能夠理解上一代的原生文化,因此在海外教中文絕對不是教授語言而已,也是在建立對母語文化的身份認同,如果這個認同沒有在成長過程中處理得當,會嚴重影響孩子的文化自信心。此一席話道出許多老師的心聲,大家紛紛點頭如搗蒜。
中1.jpg
蒙城中華語文學校 陳怡齡老師

中7.png
蒙城中華語文學校 周繼如 老師〈上圖〉

中8.jpg
孔子學院 郝燕 老師(同時也是蒙城中華語文學校的老師)


中4.jpg
蒙城中華語文學校董事 陳傑中先生

中3.jpg

教學多年的郝燕老師在許多學校都有任教經驗,她懇切陳詞:「成人班學生來源面廣、年齡跨度大,他們都是老師們最嚴格的審視者。」在她多年的教書生涯裡,曾有外籍學生拿「耄耋之年」的成語考驗她,當然還有來自其他學生的各式挑戰,她都不負眾望,一一迎刃而解,因為她時刻學習。每次上課前,她都用虔誠的心,戰戰兢兢地備課,她誠懇溫柔地說:「老師們真的必須有自覺地進行知識累積,因為『終生學習者』方能成為『終生教育者』!」她並分享美國學者提出的「一萬小時定論」,建議老師可以每週兩到三天,每次40分鐘到1小時的自修進度,提升教學技能,因為「根深才能葉茂、厚水方能負舟」。

長達五小時的研討會絲毫不讓人煩悶,因為滿室高人用盡畢生所學,傾囊相授,分享教學的濃縮精華,當聽者離去時,都意猶未盡,依依不捨。

讀後感: 林老師真是寫敍事文章的高手!整篇文好似是一張高清廣角度的照片,旣沒有視頻般的冗長,卻又將重點無遺地表現了出來。 同時喜賀蒙城中華語文學校的三位優秀老師:周繼如老師、陳怡齡老師、郝燕老師本次的高水準講座。 她們的一席話道出許多老師的心聲。 雖然郝老師本次是代表魁北克孔子學院出席,但是我們還是可以沾一點她的光的! 陳喜澄

arrow
arrow

    綺莉思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