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剛定居蒙特婁時,參加慈青的活動,因緣際會認識一位McGill法律系畢業的女孩子,她七歲移居蒙特婁,媽媽為了讓她和妹妹法文和英文進步神速,她們姊妹倆小學的寒暑假都是在法文或英文夏令營度過,媽媽希望她們多和當地小朋友接觸、交朋友,盡快融入這裡的社會。

我們有次在義大利餐廳用餐,她向我講述這裡的社會狀態,她說:「這裡的外國人都不存錢的!他們口袋有錢,一定花光光!」其實這個說法在我大學時,我打工的英文補習班裡,就曾聽那裏資深的老師說:「很多老外都很窮的,他們都沒什麼存款,也沒什麼錢!」我當時對這話半信半疑,我詢問讀McGill這位朋友:「為什麼會這樣?」

她解釋:「因為加拿大的福利制度好,稅收已經抽掉薪水一大筆,到手裡的錢已經不多,再加上他們房貸的頭款都只有付個3%5%,剩下的全部都向銀行貸款,所以每月要付的貸款不少,因此他們認為扣完稅的薪水,還要扣掉房貸或房租、車貸或車租、就學貸款、水電支出、生活費等等,剩下的錢已經是可支配餘額,要盡量買自己喜歡的東西,沒有儲蓄的必要,畢竟都繳那麼多稅了,政府會照顧自己的老年生活。」我後來向許多在這裡當上班族的朋友求證這件事情,證實是真的,這也間接解釋為何外國人一旦失業,就好像天塌下來似的,因為他們都沒有存款,一失業,接下來的房貸、車貸、生活費全沒著落,這時候他們就得賣房子了,趕緊拿點現款回來,不然等房貸繳不出來,房子被銀行收回去,就房、錢兩失了!

外國人存不了錢,外國人的家庭關係也是因素之一,西方父母不會留錢給自己的子女,一是父母自己也沒什麼儲蓄習慣,能把孩子養大就不錯了,二是他們養兒育女的心態不像東方人那麼任勞任怨:覺得父母應該為孩子無私的奉獻,外國父母很注重自己的生活品質,例如他們兩老要存錢去度假、買好一點的衝浪板去衝浪等等,必須放點錢在自己身邊好好享受。因此幾乎每個老外買房子、買車子都要白手起家,家裡不會資助他們,這就造成他們買房、買車都在永無止進的貸款中輪迴,當然也就無法存什麼錢,於是這又衍生出新問題,當地人看移民來買房子往往一筆付清,心裡頭也不大是滋味,加上移民把房價炒得很高,導致當地人買不起高級區的房子,只好搬往市郊、交通比較不便的區域〈房價比較便宜〉,這也是移民和當地人的一個小心結和嫌隙。

有幾次,我上街購物,發現外國人買東西的氣勢的確比較「豪氣干雲」,而我們這種從亞洲來的,看到那些東西的品質不怎麼樣,還要賣那麼貴,還要外加打15%的稅,心想:「這樣的品質,在台灣幾百塊錢就可以買到,樣式比加拿大多且精緻!何必在加拿大買?」於是我買氣全消。因此往往每次回台灣,我總會大肆購買,因為台灣貨品的品質比較好,加拿大大部分的東西是made in China。但是如果要買名牌包包或衣物、鞋子,有時候在加拿大卻能買到品質好又比亞洲便宜的東西,真是有趣!在社會主義、薪資水平又比台灣高的加拿大,名牌貨反而比台灣賣得便宜!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綺莉思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