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13日星期三,宵禁第五日,我與朋友們漸漸出現一些不適應症狀。

好友抱怨:「好想回台灣!這裡的防疫這麼糟,連宵禁都搞出來了,真的會悶壞了!」

另一位四十年前就定居魁北克的好友說:「你們都還有台灣可以回,我早認知到我是沒有根的人!我的父母是從大陸到台灣,可是現在叫我去中國養老,也不可能,價值觀差太多,他們未必認同我,我未必認同他們。回台灣,我認為我的祖國是中國,不是台灣,這片土地未必接受我,我未必能同意他們的國家認同。

這就是老一代移民的困境:留在魁北克,和這裡的魁瓜也當不成好友,和加拿大白人也說不上什麼話,和下一代也有代溝,真的是「何處是我家?」我想起陳之藩「失根的蘭花」,不論是失根的圓仔花、失根的雞蛋花、失根的夜來香,總之都「失根」。

我另一位朋友的父親是中華民國的外交官,她自幼在阿根廷長大,西班牙文講得比中文還好,嫁給魁瓜老公,法文講得又比英文還好,英文又比中文還好。她常哀嘆:「我三個孩子都沒半點中國人的血統,帶出門,老外以為我是家裡請的中國人褓姆,因為孩子長得根本不像亞洲人,完全是老外的樣子。拍全家福的時候,全家都很般配,顯得我最格格不入,明明這個家是我在經營付出,不知道我孩子身上的亞洲人DNA 都跑哪去了?」

對,我知道你在想什麼:現在的台灣人都不會自稱「中國人」。但當你移居國外,你會發現許多海外華僑〈除非他是台獨份子〉都還是以「中國人」自居,而不是「台灣人」自居。你能否接受是一回事,可是預先理解有關此處的背景知識也無傷大雅。

話鋒一轉,朋友提到她未出嫁的女兒、這裡不好找對象等話題。我不禁也胡思亂想一番,我的孩子長大後,該嫁誰呢?

把所有可能的婚配對象在腦海裡輪轉一遍,深感嫁老外比較合適,因為她在國外長大,生活邏輯與對事情判斷的標準和外國人比較一致,生活步調會比較協調。我的結論是:女兒最不適合嫁華人!遇到滿滿「台式風格」的精明婆婆,肯定毫無招架之力〈因為老外生活裡欠缺這樣的磨練〉,絕對被「秒殺」,不僅毫無生還可能,甚或死無葬身之地、屍骨無存。君不見台灣民視的家庭連續劇「意難忘」、「娘家」之類的戲劇裡,婆媳問題可恐怖呢!既然孩子有機緣在國外長大,何必回頭走那種封建的老路子?最不適合的婚配對象是華人,因為到此時此刻,亞洲的婚姻氛圍還是對女性很不友善。

arrow
arrow

    綺莉思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