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份,剛過完我的生日,除了又老一歲之外,我在Concordia大學的第二學期即接過完一半,下週就是我們的Spring break,等過完一週的春假後,我們就得開始準備期末考。


每每坐在地鐵或獨個開車時,在這裡讀大學的心得都會一股腦湧現在我的知覺裡,只是前幾天忙於作業,一直沒時間好好坐在電腦前寫字,今晚趁孩子睡著後,我又還有點體力,就來把這份猶在神魂裡迴盪的心得寫下。
 

上學期上課時,我總覺得同學很冷淡,原以為是大家不相熟的關係所導致,但是邁入第二學期後,上學期許多熟面孔都繼續和我同班修習不同的數學課,我不懂為什麼有些同學明明都認得我,上學期會來跟我借筆記或一起約討論作業的同學,在走廊、廁所或餐廳巧遇時,他們居然都會裝作不認識,難道這裡的大學規定每學期結束時,大家都得喝孟婆湯,接著前塵往事、一筆勾銷?所以新學期開始,又是人際關係重新洗牌,「新學期新同學」就對了?這些同學未免太勢利了點!唉,這只是我一點點個人的小抱怨!

舉這個例子,就是想點出一個重大感覺:這裡的大學同學不能當「同學」相處,得當「同事」相處與工作同事相處的制式規則和冷淡的隔閡感,在這裡的大學校園絕對「合乎時宜」且「超乎想像地實用」!

這就是台灣來的我非常不適應的地方,在台灣讀大學的時候,同學都至少有點人情味,「人的味道」比較濃厚一點,加拿大大學校園卻流行「冷淡風」,而且很「功利」,如果我在台灣上大學,沒交到什麼朋友的話,以台灣人的眼光來看:「這是一種失敗!」然而反觀這裡同學的態度卻是常常透漏著一股訊息:「在校園裡,我其實不需要跟任何人做朋友!」如果一直抱持這樣的做法下去,不就什麼朋友都交不到嗎?難道在他們的內心深處從不感到孤單嗎?

我這一路八年來,不斷反覆觀察這裡的老外,其實他們常常感到孤單,但是他們與別人交往都抱持著這種「小氣」的態度!反正你不主動對我好,我是不會主動對你好的!一針見血地說,此乃「個人主義」遺毒─反正我自己的感覺和尊嚴最重要,其他人的感覺管他去死。

於是我常常對丈夫抱怨:「以後有機會,還是要讓我的兒女回台灣受教育一段時間,世界之大,不是只有『一種活法』!這些老外同學的活法太沒活力了!一點都沒有台灣人可愛!」

arrow
arrow

    綺莉思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