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一頭栽進了古色古香的老作家的世界。我詳讀許多老一輩作家的作品,鐘曉陽、朱天心、朱天文、簡媜、老舍等等,周身彷彿都散發一股老壇木香的味道。

老作家就是老作家,講述故事的底子夠強、文字的渲染力和感受力扣人心弦、生活閱歷極廣,我讀著讀著,不僅心之嚮往,先是自嘆不如,後是一股急起直追的創作動力。

我想讓台灣文壇常常無力的是,坊間都充滿許多翻譯文學,真正本土的作家作品相對很少,這是本土作家太缺乏自信而太少創作嗎?

大概異鄉人的身份讓我的眼角餘光移到海外華文作家的作品上,生活歷練緣故,我對這些作家的作品升起很強的認同和欣慰。


有時我也會參考日本人寫的小說,理解他們小說的中心思想,他們縝密的心思和理路是長處,可是華文小說才是我心所屬,我想鼓勵所有想創作華文小說的朋友們,華文寫作是我們最珍貴的資產,畢竟華文是我們的母語,那些翻譯文學的文字始終沒有華文創作來得原汁原味。

文筆是可以磨練的,但是一部小說的中心思想和是否言之有物,以及所要闡述的思想能否勾起當代社會的共鳴和感動,比炫麗的文字更重要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綺莉思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