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特婁單調的生活,使人對周遭事物的細微改變都會高度關注,有一天,我發現隔壁搬來一戶新人家,女主人頭上醒目的頭巾,猜測她應是阿拉伯裔,幾番閒聊之後,彼此逐漸熟稔,才知Mindy〈鄰居太太〉是埃及移民第二代,先生則是因為和她結婚,才從埃及移民來,她女兒比我女兒小半年,我們常帶孩子一起到公園遊玩。

歷經一週的陰陣雨,女兒在家悶了好幾天,這一天,天氣終於轉晴,氣溫回升到二十七度,Mindy 請我到她家會面,再一道出門帶孩子去公園玩。到達她家後,由於她還在梳妝打扮,她請我帶女兒到她女兒房間,陪她女兒玩一會兒,在等待之際,我不經意瞥見他女兒臥房牆上貼著一張九九乘法表的海報,在這裡看到九九乘法表,我覺得既親切又特殊!College的同學都說,他們知道亞洲小朋友小學就學九九乘法表,所以亞洲孩子的數學基礎打得比較紮實。眼見為憑,埃及人從小孩兩三歲就開始教九九乘法表。

Mindy著裝完畢,我們各推著一台娃娃車,在和煦的陽光下漫步走向公園,空氣中還混合著清新的青草味。到達公園時,已經有對母子在遊玩,這位媽媽上前和我們攀談。公園裡,初次見面的媽媽們間的閒聊,無法免俗地,都是從稱讚彼此的孩子做為友善的開頭,我們的對話也不例外,寒暄完後,這位媽媽就開始自我介紹。

「我家就住在旁邊那棟公寓裡,房子是租的。」她手指了指旁邊一棟三層樓公寓,門口還停放著一台腳踏車。

「你們住哪呢?」我們約略解釋我們是鄰居,居住的位置大約距離此處多遠、又在哪個方向。

得知這是為愛爾蘭籍的媽媽,我好奇地問:「請問St.Patrick’s Day的由來是什麼?』St. Patrick’s Day是蒙特婁此處的愛爾蘭節日,當天市中心都會舉辦盛大的遊行,參與民眾會穿著綠色的服飾、帽子或假髮,一起慶祝,許多年輕人會在街上喝啤酒狂歡,我訪問了許多當地人,卻沒人能完整清楚地描述這個節日的由來。

「這個節日傳到蒙特婁其實已經和原本的由來不大相關……』愛爾蘭媽媽耐心地向我解釋這個節日的由來。

她緊接著問我:「天氣很好,你女兒幾歲了?」我和她介紹女兒的年紀,並且說明她現在正在托兒所就讀,並且反問她兒子的情形。

「我兒子還小,才一歲多,我還不打算讓他讀托兒所,就算以後他上小學,我也會讓他和他姊姊一樣,讀home school。」這位愛爾蘭藉的媽媽正幫她兒子推動盪鞦韆,陽光灑在她兒子閃閃發亮的紅頭髮上,讓她兒子看起來可愛極了,就像尿布廣告裡的漂亮寶寶。

提到home school,就得順道一提,我讀college時,同組實驗的Catherine就是 home school畢業,他的父親是英國人,母親是義大利人,college是她念的第一所學校,她家共有七個孩子,最大的二十三歲,最小的才兩歲,無一例外地,每個孩子都由媽媽當老師,在家中教導他們小學、中學該學的課程。

「你豈不是都沒有同學嗎?」那天作化學實驗時,我一直詢問Catherine有關home school的事情,畢竟來自台灣的我,從未認識來自home school的同學。

「從來沒有同學,但我無所謂,畢竟我有六個兄弟姊妹,家裡已經夠熱鬧了! Catherine一點都不遺憾沒有同學!但她從來沒有過同學,可能也感受不出有無同學的差別吧!

「你學的東西和學校學的是一樣的嗎?」我曾經這樣問過Catherine

「是一樣的,我媽媽會和教育部申請教材,自己在家教,然後我們升級的時候,要考過教育部寄給我們的考卷,教育部會派人來監考、批改閱卷,考過的話,才讓我們升級,沒考過的話,就原級重讀。」Catherine仔細地向我說明home school的運作方式。

我想到Catherine的例子,我心中還有些疑問,便趁機請教這位愛爾蘭媽媽:「為什麼會想讓孩子讀home school?

「因為學校的課程無法符合每個人的需求,home school依照孩子的程度量身訂做課程,例如一個八年級的孩子,對文學有興趣,文學素養達到大學程度,我們就給她大學程度的文學閱讀書籍,如果她的數理程度停留在八年級,我們就可以反覆地教她八年級的數學,直到她精通為止。」

她描述她女兒十歲,就讀home school的情形:「我現在一週只工作三天,當我外出工作的時候,我請另外一位老師到家中教導我女兒,而我休假的兩天,我則在家中教導女兒小學課程。」這位媽媽回答完我們的問題,便趕著回家陪十歲的女兒。

我和Mindy 在回家的路上,討論起home school

我說:「我不會讓我的孩子讀home school,因為我的小學到中學都不是在加拿大受教育,我也不懂這裡的教法,我連這裡的小學教科書都沒看過,更別談自己在家教孩子這些課程!」

Mindy說:「你也無法讓她讀 home school!因為home school的定義是以家為教室,家長是主要的老師,可以兼請其他人當老師。但如果家長不是老師,而單請其他人來家中教書,就不算是home school!」 原來home school不全然是「私塾」!

我反問Mindy:「你會讓你的孩子讀home school嗎?」

Mindy 說:「不會,這方法太冒險了!如果你沒有把孩子教好,等他畢業後,程度落差別人太多,豈不是誤了孩子!」

「而且正規學校教育的老師們有各式不同的教法,如果孩子不適應這個老師的教法,等他升上別的年級,換了老師,又能試試看以不同的教法來學,如果只有你一個人在家教孩子,你無法保證你自己每科都精通吧!」Mindy繼續說明。

其實從頭到尾,我對home school興趣缺缺,我相信學校老師有教育部把關,比較有品質保證,而且孩子上學,除了學習外,還有個重要功能就是「與人交」,學習群體生活、培養基本的社交能力,而這是home school所缺乏的。

加拿大教育方式多元,除了home school外,還有許多特殊機構輔導有學習障礙或學習遲緩的小朋友,我也聽說他們的教法很有愛心和耐心,會請心理學家、教育家持續關注、評估孩子的學習。加拿大的教育並沒有只偏重少數優秀孩童的教育,這裡的教育其實更照顧弱勢團體。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綺莉思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