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週我陪一位長輩去老人院探訪一位六十多歲的阿姨,這位阿姨是印尼華僑,她的老公以廚師身份移民魁北克,而後阿姨的父母以及公婆都先後「依親」移民來魁北克。
去老人院探訪阿姨不是因為阿姨住在老人院,而是另有故事。阿姨的婆婆病入膏肓,已經入住Verdun醫院的看護中心,方便長住在那。阿姨的親生母親則是住在離Verdun醫院兩條街附近的老人院,所以阿姨早上先去Verdun醫院看過婆婆後,再步行到旁邊的老人院照顧親生媽媽,傍晚接近晚餐時間就再趕回家做飯,幫小媳婦坐月子。
在婆婆入住醫院前、媽媽入住老人院前,這位阿姨非常盡孝,她是同時與親生媽媽與婆婆同住的女兒與媳婦。因為婆婆生病得住院,阿姨必須每日出門照顧婆婆,又不放心讓摔斷過腿的媽媽單獨在家,只好把媽媽也送老人院,至少老人院24小時有人輪班,能照看著。
有人說,中年人就像三明治一樣,被孩子與父母夾在中間。我卻覺得這位阿姨不只是三明治,而是「雙層總匯三明治」,她不只被夾在中間,被夾得很緊與不透氣就算了,還是被一大堆番茄、起司、火腿和生菜等各式各樣不同的食材給層層包圍住的。
知曉如此艱辛且震撼人心的真實案例,我自然也是感慨萬千。這個故事又再次告訴我們,魁北克的老年生活是比台灣的老年生活充滿更多荊棘與阻礙的。
為什麼呢?
我們來模擬一下好了,假如這位阿姨現在住在台灣,情形會大大改觀。她年邁的婆婆可以在醫院請到看護,阿姨就不必天天當看護而無法喘口氣。她的母親住在台灣的老人院裡,看護和老人語言可通,阿姨也不用緊張地怕看護欺負她媽媽,而得天天都要隨侍在側,她的小媳婦如果在台灣做月子,這時候至少還有月子中心或月嫂可依賴〈由於蒙特婁華人少,市場小,所以蒙特婁沒有做月子中心。月嫂則是良莠不齊且少之又少。〉阿姨就不用疲於奔命地往返於醫院、老人院、家裡三地,照顧病人體力的耗損不是最驚人的,最駭人的是長期當看護的緊繃精神壓力絕對會壓垮一個人的。在台灣當然也該盡媳婦或女兒的責任,可是會有許多善解人意的機構或相關人員能提供協助與分憂解勞。
講了這麼多,只是想把我最近又看到的一則真實老人案例告訴大家,魁北克的老年生活當真讓我心驚膽跳呢!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