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中午和我遠從溫哥華回來的朋友Peter〈化名〉聚餐,他談起在溫哥華上教會的經驗。

Peter去的教會是台灣靈糧堂,由於剛從蒙特婁搬到溫哥華,他在溫哥華很寂寞,於是想上教會交交朋友。他對我談起聖經上的事情:「聖經的內容寫著,反對『放貸』這項職業,禁止基督徒們做放貸的工作,但是古代的猶太人是很被歧視的〈因為聖經上曾經提到,出賣耶穌的就是猶太人,就是這句關鍵的話語埋下日後猶太教與基督教眾多分歧與對立,基督教認為猶太人唯利是圖,連自己的信仰這麼重要的價值,都可以出賣,所以很鄙視他們!〉許多工作都不能做,於是腦筋就轉到放貸,然而聖經上又反對啊!於是猶太人重新自我解讀成:『聖經上說,反對我們借錢給自己的子妹們,所以我們借錢給「外面的人」〈意思就是「異教徒」〉就可以了!』」於是在遠古時期,「放貸」就是猶太人獨佔且世代承襲的職業。從這點大概可以推出,猶太人一向都是把錢看得很重的族裔,所以他們某些教育下一代的觀念和華人很像,例如「努力賺大錢」、「好好讀書,將來才能找到好工作」、「要多存點錢,以應付未來的急用」等等,你瞧!這些不就是我們的父母長輩們常常對我們耳提面命的叮嚀和教誨嗎?

我生平第一次聽見關於猶太人的二三事,是我大一上史嘉琳老師的英文課時,老師有次閒聊提起:「猶太人其實很多地方和中國人很像!」我當時只是懵懂的小大一,我只把這則訊息當成生活中一則雲淡風輕的訊息短打聽過就算了!而今我住在蒙特婁這些年,接觸到不少各樣背景及各式文化的人群,我把觀察到的猶太人現象,一一和華人的習慣比對,才知道老師所言不假啊!

又一例,猶太人和華人一樣,都對「吃」很注重,而且喜歡請人吃東西,來表達友善。就像我們,常常和朋友出門,會請朋友吃頓飯來表達彼此的友好關係,或是自己生日的時候,會帶個蛋糕或小餅乾到辦公室請同事吃,來促進雙方情感交流。無巧不成書,這些行為都是猶太人會做的社交行為。

我丈夫亦曾對我分享他的「猶太經驗」,他曾有個客戶是猶太人,客戶經營的公司內的員工全部都是猶太人,就算某個猶太人能力不好,可是他是老闆娘的表妹或堂哥之類的〈這不就也像華人文化嗎?裙帶關係或是親戚關係是社會關係裡,最重要且最被需要維持的一層關係!〉老闆還是會錄用,不錄用的話,這些話傳到江湖上,會被說成這老闆忘恩負義,猶太人還不幫猶太人!那麼這位老闆就會被一眾猶太人唾棄!所以從這點來說,猶太似乎又比華人團結,因為猶太人不賺自己人的錢,他們都去賺外族或異教徒的錢,然而蒙特婁許多華人都是回過頭來賺華人的錢,賺錢的市場打不進外國人的市場。

Peter說:「而且我懷疑我以前咖啡館的那棟大樓可能是猶太人的集團的!」因為他曾有個約莫十七八歲的白人男孩員工,很喜歡上班的時候亂打屁,有一回這個小男孩在早晨八點多,在滿室排隊的顧客面前,就禍從口出地冒出一番令猶太人反感的言論:「我們這棟大樓一定是猶太人的,因為電梯裡的樓層按鈕沒有『13』這個數字!猶太人是最迷信的!他們最不喜歡13這個數字!」大家都知道好萊塢那部經典老電影:「十三號星期五」吧!這部電影的中心概念就是建基在13是個不祥的阿拉伯數字,所以這部電影的劇情並非空穴來風。

白人男孩員工又補了一句:「而且蒙特婁現在很多土地和大樓都是猶太人的,蒙特婁已經被猶太人入侵了!」據Peter描述,當下氣氛瞬間降到零度以下,整個凝結僵硬啊!尤其Peter看到許多大樓內的熟客都不爽地盯著白人男孩看,Peter便不禁猜想,難道這員工所言屬實?這些熟客都是猶太人吧!不然為什麼要不爽呢?

Peter的這份猜想在聖誕節前夕得到了應證。Peter照慣例去一元店挑選許多聖誕節裝飾,打算在聖誕節前夕裝扮咖啡館的門面和冷藏展示櫃的邊框,他買了討喜的「聖誕老人圖樣」和「Merry Christmas」字樣。費了一番功夫貼好所有裝飾品後,他某個白人女孩員工用英文對他說:「老闆,我們的客人當中好像有許多猶太人,而且你可能不懂猶太文化吧?當著猶太人的面過聖誕節是一大冒犯啊!所以我們還是不要貼「Merry Christmas」字樣吧!」這個問題就牽涉到耶穌基督究竟是人,或是神?這個千古紛爭的大宗教議題!基督徒認為耶穌是神,他是神的兒子。猶太教認為,耶穌只是人,根本不是神!所以幹嘛過什麼「聖誕節」?所以那部有名的電影「達文西密碼」之所以轟動與引發爭議,就是因為它以虛構的小說方式半真實地處理了這個問題,甚至想要對這問題給出肯定的答案。

Peter當下愣了幾秒鐘,我想對當時是無神論的Peter而言,不管在中國或是亞洲區的商場或百貨公司內,聖誕節就是裝扮這些東西,不然要裝扮什麼東西呢?

於是他沒有把白人女孩員工的警告放在心上,他就先去廚房內忙著做午餐,準備招呼待會兒大量湧進的客潮。中午用餐時段開始後,他某位熟客收起平時和Peter buddy buddy的哥倆兒好態度,一本正經,甚至可用「斂容」來形繪他的臉部表情,把Peter喚到一旁對他「洗腦」:「你可能不了解猶太文化?在蒙特婁有很多猶太人,而且猶太人不過聖誕節的!你應該要把那些裝飾品拆掉,重新弄點別的裝飾品!」Peter匪夷所思地對熟客笑笑,熟客看到他不信邪地一笑置之,有點惱火,於是加重口氣說:「This is very serious! Really serious!Peter這時候才驚覺事情的嚴重性,他想:「原來真有如此嚴重啊!」

我在飯桌上半開玩笑地說:「你乾脆對熟客說,那不是聖誕老人,那是中國的財神爺吧!」

Peter接著說:「不行!後來好幾個客人都對Merry Christmas和聖誕老人的圖案抗議,於是我把聖誕老人圖案和Merry Christmas字樣都拆卸下來,重新去一元店買了「雪人」和「雪花片」裝飾,後來就沒出問題了!」如果不是有個咖啡館的好友,我想我永遠都不會知道這些事情的!

Peter補充說:「我覺得那個熟客看我像張白紙一樣,對我說話的口氣就像要趕快把我拉到猶太人那一邊,怕我被基督教徒拉過去,所以要灌輸我不能貼『Merry Christmas』字樣!免得敵方多了一名生力軍!」我們都放聲大笑!

Peter繼續告訴我們:「猶太人對強勢團體很敏感,會汲汲營營要把他們扳倒,像在蒙特婁西方基督教文化都是強勢文化,我們這些講中文的,他們反而不放在眼裡,因為不會對他們造成威脅,所以他們不會特地對我們出招!」

我們從這點可以觀察到,猶太人的個性很tough,而且不是我們華人想像得到的tough!基本上,中華文化上沒有什麼宗教戰爭,從來沒聽過道教和佛教發動戰爭,或是一貫道和基督教打成一團,但西方歷史可是有一大堆宗教戰爭呢!從此處我們反思:當我們在國外生活時,宗教議題盡量不要碰觸,畢竟孤臣無力可回天啊!我們可得先保住小命,才能多做對社會有益的事情啊。

另有一例讓我對猶太人的tough印象深刻,就是我曾帶兒子在修女島圖書館的社區中心上幼兒律動課程,結識了一個韓國媽媽,大家都知道韓國人很兇悍吧!這麼兇悍的韓國媽媽卻對我說,她也曾經被猶太人修理過。

在韓國媽媽單身時,曾到卡達這個國家從事飯店服務員的工作,她當時有一對夫妻朋友,老婆是中國人,老公是白人。他們有一回聚餐,韓國媽媽提起當時有一部很紅的書,中國作家寫的,關於美國猶太人的發展,書中提到美國的經濟百分之八十都被猶太人掌控了,像知名的洗衣精Tide的老闆就是猶太人,還有為什麼美國在以巴戰爭的立場是偏向以色列的呢?因為在美國的以色列財團用大把金錢攏絡了美國政府等等,韓國媽媽提起這本書的內容只是為了在飯題上找點話題,這時候就像天外飛來一大塊石頭砸到韓國媽媽頭上,當時這位白人律師老公立刻大大反駁這番言論,並且不斷為猶太人庇護〈事後韓國媽媽才向中國太太求證,原來白人老公就是猶太人!〉

韓國媽媽對我提起這個事例,就是提醒我:「對方是個律師,你可以想像他的辯論技巧有多棒,我當晚真是被修理得有夠徹底!而我們現在住的城市蒙特婁是個多種族文化的地方,所以你永遠不知道對方真正的文化背景是什麼,有時候不確定狀況的話,就不要多講話!免得像我當晚被修理得很淒慘!那頓飯局的氣氛我到現在回顧起來,都有很不愉快的感受!』喔喔!連飆悍的韓國人都軋不過猶太人,可見猶太人不是溫順的台灣人惹得起的對象呢!

當我們聞知伊斯蘭激進組織ISIS的瘋狂行為或是「猶太人被某些族裔討厭』這些事情時,這些事件背後都有很深長的歷史因素的!並非回教徒就喜歡亂殺人。

關於Merry Christmas這件事情,首先跟進的商家就有Canadian Tire,這家複合式的「五金行」〈我個人戲稱Canadian Tire擺賣和放置的東西就像台灣的B&Q,也像我們傳統菜市場的五金行擺設。〉在去年2014的聖誕節前夕就對員工交代,和客戶問候時,不可以再說Merry Christmas,因為這是基督徒的說法,猶太教和回教徒都不過聖誕節,所以得說:「Happy Hoiliday!」這就是各地不同的文化禁忌喔!下次如果你有機會到蒙特婁,聖誕節的時候,除非是確定對方是親朋好友,不然一般的人都先說「Happy Holiday」才不會無形中冒犯到一些人。

也許有人好奇問:「猶太人到底是講什麼語言呢?希伯來語嗎?」

猶太人都是講英文,英文是他們的官方及日常通用語言,他們只有在十三歲成年禮或祈禱的時候會講「希伯來語」,其他時間都是講英文。我也發覺猶太人對我們這些法語非母語的人們,比較親切友善,大概就是有種「同是天涯淪落人」的惺惺相惜吧!畢竟我們這些母語不是法文的人都常常被魁瓜欺壓,甚至當「文盲」〈魁瓜氣我們的法文不好〉一般在歧視著,所以遇到能講英文的同類就格外感動呢!

我幾學期前在college上課時候,我的化學實驗課需要找lab mate,由於第一堂課的生澀,我左顧右望不好意思向其他同學開口,結果有個女的就來「認領」我,她問:「Hey,要不要和我一起搭檔?」我當下立刻說「Yes!」覺得多省事啊!馬上就解決了一個煩惱。我的那聲「Yes」就此讓我能近距離地了解猶太人。

因為這位女同學就是不折不扣的猶太人。她有些地方像穆斯林,她不吃豬肉,絕對不喝酒〈猶太人的「十誡」不是鬧著玩的,可是很嚴格的!〉包頭巾,如果她不戴頭巾,頭髮露出來了,那就表示她那天「戴假髮」了,穆斯林則只包頭巾,絕不戴假髮。還有她週五晚上絕不工作,也不可以讀書或上課,有一次我和她約週五晚上一起寫lab report,她便以教義規定婉拒我,於是我們只好約週四。

她還有幾項令我印象深刻的事蹟,我至今都歷歷在目。記得第一次交出實驗報告後,我們老師依照成績高低發還報告,最高分的那一組被老師在課堂上大大讚賞一番,一到中場休息,猶太女同學馬上靠近高分的那一組,對那位高分女同學說:「Hey! Miss Queen of Lab!  Next time, please let us be with you guys….」總之巴拉巴拉地講了一大堆「溢美之詞」,說的那位女同學兩頰緋紅,幸福美滿的模樣。連我這種也是逢迎拍馬的中華文化養大的子民,都甘拜下風,於是那次之後,我知道她是個很勢利的人而勢利的人往往有精準的眼光,知道誰能利用或誰能當靠山。我才慢慢回憶起她當初找我當lab mate的原因,因為她知道亞裔學生都比較認真,苦幹實幹,又好使喚吧!我們通常會避免和別人起衝突,所以有利益衝突的時候,我們通常能忍的就忍過去了,因此她大概覺得我比較好handle吧!

至於我們合作寫報告的期間,她常常說頭痛或是家裡電腦壞掉,所以她只負責討論部分,寫報告的部分都是我寫。久了之後,我也明白她的為人了。

於是我對猶太人產生初始的兩個印象:勢利和斤斤計較,很懂得凹別人的好處。

關於猶太人很會凹好處這件事情,我又從蒙特婁的一位長輩口中得到第二次的驗證。這位長輩說,有一回有個慈濟的師姐想請他幫忙在蒙特婁找工作,然而他卻立即婉拒,他對師姐說:「你剛來這裡,法文根本不會,所以只能找英文的工作,而我認識的英語企業大老闆都是猶太人,他們對員工都很苛刻,我不想把你推入火坑,將來你也會不解我怎麼會介紹這麼刻薄的工作給你。』而我在移民班的法文課程裡,遇到幾個中國同學,他們都曾在猶太人開的紡織工廠工作過,據說猶太人會用這些中國人就是看重他們好欺負,不像白人員工經常都會跑去勞工局舉發公司虐待員工或是凹員工福利等等,所以往往來這裡的中國移民最後都是在猶太人的企業旗下工作,然而待遇都很糟糕的。

現在的我學聰明了,第一堂課在班上瞄一瞄同學,只要很在意成績、本身對讀書也很拼的白人,大部分都是猶太人。

猶太人有哪些明顯的外部特徵可以讓我們一眼分辨他們是猶太人呢?基本上很難從族裔來分辨猶太人,他們的族裔不是依照「屬人主義」或「屬地主義」,而是從「宗教」區別─舉凡「信了猶太教的人,就是猶太人」。因此猶太人可以是白人、黑人、阿拉伯人、或是亞洲人。

但是猶太教在某個區域的傳教工作一直無法開展,那就是「亞洲」,尤其是中國。因為中國人和猶太教的文化和飲食習慣〈猶太人像穆斯林一樣都不吃豬肉,但大把中國食物都是豬肉做的,例如水餃、餛飩、鍋貼、春捲等等〉,這兩種南轅北轍的文化很難融合在一塊,所以激不起中國人想轉信猶太教的慾望和動力。

我們從「不能說Merry Christmas」的事件知道猶太教和基督教不對盤,那麼回教的穆斯林和猶太教相處得融洽嗎?這個問題我無法從尋常朋友間找到答案,於是我轉而想從我的埃及鄰居Mandy〈她是穆斯林〉身上探求答案。

我不經意地起個話頭:「我以前的lab mate都不喜歡做事情,又很會拍別人馬屁……」云云之類的話題,我想試探Mandy聽完這些話的反應。

她說:「我並不意外!猶太人都是這樣!他們很為自己的利益著想,而且很喜歡和有錢人或是功課好的人在一起!」

我後來才知道, Mandy小時候住在Laval那一區,也曾被猶太鄰居五歲的小孩用石頭砸她,嘴裡還罵她是「該死的穆斯林」!從這裡就知道猶太教與穆斯林有很深的歷史仇恨,而這份仇恨是代代相傳地流傳保持著。

故,在穆斯林面前稱讚猶太人,就像在一幫中國人面前說,哎呀!南京大屠殺怎麼會是日本人幹的呢?

兩件事情的本質是同樣的─都在找死!

台灣同胞對猶太人的印象可能很薄弱,大概還半信半疑地想著:「猶太人有這麼令人厭惡嗎?」我原本對這些猶太人的負面印象和抨擊都一笑置之,那麼我寫下以上這些朋友們和自己的經驗是為什麼呢?並不是要挑起種族紛爭,而是希望大家理解這裡的文化背景,等你們有機會到國外就學、就業或定居的時候,不要誤踩這些不同文化的地雷,聰明的做法就是「不要在穆斯林面前說你喜歡猶太人」,也不要在「猶太人面前宣揚基督教文化或是穆斯林文化」。

既然我們「改變」不了這個世界,但至少不要「得罪」這個世界。

arrow
arrow

    綺莉思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