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候上網到城邦讀書花園挑選一些台灣書籍時,發現在台灣的書市,很多書名都喜歡效法「日系風格」,紛紛出現「學習力」、「社會力」、「勉強力」等等的「XX力」風格,我覺得這裡的移民風氣也可以仿效這種XX力來下個標,那就是「廣大無邊的中國力」,這樣的標語並非誇大其實,且聽我娓娓道來。

 

記得在我孩子兩歲多時,我帶他在公園玩耍時,認識一位北京媽媽,她說話柔和,個性溫吞,沒多久,我們就成為好朋友了。恰巧她兒子和我女兒同年,共通話題非常多,我常常去她家消磨一整個下午,聊小說、西洋棋和如何做北京炸醬麵,她也常來我家吃年夜飯和歡度聖誕夜。有一次,她慫恿我建個微信帳號,互加好友後,她迫不及待地把我加入Collège Jean-de-Brébeuf 的微信群。

 

別誤會!這個群不是學校官方的群,而是一群中國媽媽建立的,她們的孩子正在就讀Brébeuf〈排行第一的法文college〉或者是孩子尚小的媽媽們,但她們想早點入群,藉由群裡的消息幫助孩子順利進入這第一名的法文college

 

「趁現在我人還在這個群裡,我借力使力,先把你拉進來,將來你孩子要準備申請college時,你就更能幫助你的孩子!」好友對我的貼心提拔,我銘感五內,足見她為我乾著急,覺得我是個太放鬆的媽媽。我漸漸感到就學壓力的存在,當時我的孩子才5歲,我卻要開始為那遙遠的18歲著想,為好學校鋪路。

 

當時的心境很矛盾,一方面很驚奇地發現原來有這種門道,另一方面又有點抗拒,有點像走回亞洲的升學教育,來到國外,不就是希望擺脫制式化的升學教育嗎?但是,在廣大的中國移民進入加拿大後,這裡的教育風氣被改變許多,升學主義的味道愈來愈濃厚。

 

我進入群裡後,才知別有洞天啊!原來這群媽媽真的積極向上,女中豪傑佔大多數,她們自己事業有成,或馭夫有術,或持家有道,和她們的一系列互動,讓我成長之快速啊!不禁喟嘆:果然,每個成功孩子的背後,都有一位能幹的媽媽!

 

最讓人覺得收穫滿滿的是,她們都不藏私地把孩子每次段考、小考、大考的各科考卷〈包含解答〉拍照貼上來,等於這是一個很大的考古題資料庫!有的孩子申請上McGill醫學系的媽媽,還會寫文分享攻略,鉅細靡遺地把陪孩子讀書考試、如何準備申請學校的資料、面試的考題內容都貼上來,目不暇給,說真的,你會捨不得離開這個群的!

 

自從加入這片新天地,我對「資訊爆炸」感受之深,有時一兩個小時沒打開群,待空檔時,才一點進去,手機就叮咚響,至少未讀訊息兩百則,流量高時,未讀訊息可以上萬則,我當然沒有時間一則則品讀,這時就得發揮「讀大意」的神速,在訊息海裡理出大綱與梗概。不論這些訊息是否切身有用,或者我是否能吸收消化,往往我感受到的,不是「神力附體、天下無敵」,而是「焦躁憂慮、惶惶不安」,因為很多東西要準備啊!太多東西要學啊!反而擔憂5歲的孩子還差這些厲害的18歲學子一大截,雖然也知道他距離十八歲還很遠,然而壓力卻如同天塌下來般地、鋪天蓋地而來!

 

後來,等我孩子上小學後,同學媽媽裡也有許多中國媽媽,她們每次見到我時,問候語不外乎「朋友微信群裡的考私校的資訊、補習班裡的學校排名、哪一區的房價又漲了…… 等等」,感覺移民國外,不論在哪個領域,如果你在這裡有微信群組,便會發現這是一個逃不開的循環,你的手機隨時都傳來叮叮響的訊息通知聲,各式各樣的生活資訊、升學攻略、房價話題、購物情報等跳躍閃爍於手機螢屏上。

 

「加群」這個動作儼然已經是華人的社交握手禮。華人對名校的迷戀與追求,古今中外皆存在。 不管你的交友圈有多少比例的華人,即使你盡力往華人存在的反方向奔跑,都還是不能否認整體移民社會的就學生活氣息的確被「廣大無邊的中國力」慢慢滲透與改變。

arrow
arrow

    綺莉思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